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倒装的意思、倒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倒装的解释

(1) [anastrophe;inversion]

(2) 修辞方式,用颠倒词句的次序来达到加强语势、语调和突出语意等效果。如安徽民歌“如今歌手人人是,唱得长江水倒流”,上一句就是“如今人人是歌手”的倒装

(3) 一种语法规则,多见于文言文、外文。如韩愈《师说》中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为“不知句读”、“不解惑”的倒装,“之”在此起前置宾语的作用

详细解释

修辞方法之一。故意颠倒词句的通常顺序,以调和音节,错综句法,加强语势。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五“羣盗哀 王粲 ” 清 仇兆鳌 注:“哀 王粲 ,动 王粲 之哀也。首句倒装。”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引J·K《来信》:“我的译文,除出按照 中国 白话的句法和修辞法,有些比起原文来是倒装的,或者主词,动词,宾词是重复的,此外,完完全全是直译的。”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第八篇之七:“例如普通顺序为‘尔所谓达者何哉?’《论语·颜渊》篇却说‘何哉,尔所谓达者?’就是倒装的实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和语言学角度,"倒装"指故意颠倒句子常规语序的修辞手法或语法现象,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一、基础定义

倒装是为达到强调、协调音节或形成特定修辞效果,将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从常规位置调换的语法手段。例如常规语序"你来了"倒装为"来了,你!"以突出动作的突然性。

二、常见分类及例句

  1. 主谓倒装

    谓语前置,强调动作状态。

    "多么美丽啊,这片花海!"(强调"美丽")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宾语前置

    宾语移至谓语或句首。

    "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常规语序:写不出一篇文章)

    来源:《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

  3. 定语/状语后置

    修饰语移至中心词后。

    "她买了顶帽子,红色的。"(补充说明"红色")

    "我们离开吧,如果雨停了。"(状语后置表条件)

三、特殊形式与功能

四、古今差异与演变

古汉语倒装更自由(如《论语》"吾谁欺?"),现代汉语受外语影响产生新形式(如英语式状语前置:"在阳光下,孩子们奔跑")。但核心功能始终是通过语序变异实现强调、衔接或韵律优化。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古代汉语语法》,王力著,中华书局
  3.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倒装”是语言学和文学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指在句子中故意颠倒常规的语序,以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语法倒装(语言结构)

常见于英语、汉语等语言中:

  1. 英语倒装

    • 完全倒装:谓语动词完全移至主语前。
      例句:Here comes the bus.(常规语序:The bus comes here.)
    • 部分倒装:仅助动词/情态动词提前,主语后置。
      例句: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beautiful sunset.(常规语序:I have never seen...)
  2. 汉语倒装

    • 主谓倒置:强调谓语。
      例句:真美啊,这片花海!(常规语序:这片花海真美啊!)
    • 宾语前置:突出宾语。
      例句:饭我吃完了。(常规语序:我吃完饭了。)

二、修辞倒装(文学手法)

通过颠倒语序增强表达效果:


三、倒装的作用

  1. 突出焦点:将被强调的部分置于句首(如英语中“Only then did I realize...”)。
  2. 衔接上下文:使句子与上文逻辑更连贯。
  3. 创造悬念或诗意:打破常规语序,增强语言张力。

四、注意事项

倒装需符合语法规则或文学表达习惯,滥用可能导致句子生硬。例如,汉语倒装多用于口语或诗歌,正式书面语中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阿吴壁记鬓乱钗横蝉清俦伴穿求炊骸储养典妻鬻子端伟吨位峨峨洋洋方领矩步赓歌供吐诡衔窃辔禾叉阂目亨煮后王昏澄澄浑人讥诃精矿寖失亢奋姱志牢记丽华鲮鳢邻接利灾乐祸罗巾醲緑女阴迫在眉睫佥人切近秦家钦信少吃俭用折庭槛市舍实事衰弱鼠遯熟荒说三分蒜押韬袖同房望巴巴忘忧草偎并文澜文艺学无是公下鼎相撄蟹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