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大命;福命。格,通“ 嘏 ”。《书·吕刑》:“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格读为嘏,格命,嘏命也。《逸周书·皇门篇》:‘用能承天嘏命。’《尔雅》曰:‘嘏,大也。’《君奭》曰:‘其集大命于厥躬’,与此同义。庶有嘏命者,言庶几受禄于天,保右命之,尊大之则曰嘏命耳,古字格与嘏通。”
“格命”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籍和训诂学分析。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格命”指大命、福命,其中“格”通假为“嘏”(gǔ),意为“大”或“福”。该词出自《尚书·吕刑》,原文为:“庶有格命”,意为希望获得上天赐予的崇高使命或福祉。
“格”的通假
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指出:“格读为嘏,格命即嘏命。”
“嘏”在《尔雅》中释义为“大”,故“格命”即“大命”,指上天赋予的重要使命或福泽。
古籍用例
《尚书·吕刑》中,周穆王告诫群臣时提到“格命”,强调臣民需听从君王之言以承天命。类似用法亦见于《逸周书·皇门篇》“承天嘏命”。
在现代汉语中,“格命”已非常用词,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化语境。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
需注意区分“格命”中的“格”与其他语境下的“格”(如“格调”“格局”),此处仅为通假用法,无“规格”“品质”等常见义。
《格命》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按照命运的规定或安排行动”,也可理解为“遵守命运的安排而行事”。格,表示依照;命,表示命运或命理。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遵循自己的命运或注重自己的命理。
《格命》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十”和“口”,分别位于左右两边。它总共有10个笔画。
《格命》这个词源于古代中国的命理学说。在繁体字中,格命的写法是「格命」,字形更加复杂。繁体字通常在中文文化传统和一些地区的书写中使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格命》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是「格命」,字形更加古朴。古代汉字写法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现代汉字写法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统一和规范的。
1. 他相信命运的安排,所以一直格命而行。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格命方式,要学会接受命运的安排。
1. 至命:遵循命令执行。
2. 脱命:从死亡的危险中逃脱。
3. 命途:人生的道路。
4. 命中注定:命运早已决定。
遵命、顺从、谨遵
逆命、违抗、藐视
百世半自耕农宝鉴保温杯北关被选举权别纪比例伯舅参玩朝大夫赪肩翠生生蹴缩打拳定鼎方维故端桂旗过头蒿子灰扑扑翦韭脚心朝天诘断疾风扫秋叶棘林聚合反应宽明烂襟襟老雕老斵蜡烛力竭倮匈眇邈谋食内慧牌匾硼砰皮裳辟位情质侵主曲巧荣忝如林山师世宝试録孰化松扇琐闱炭盆他岐铁树文翁下马牌陷敌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