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弓靶 ”。亦作“ 弓弝 ”。弓身正中手把握处。《礼记·曲礼上》“左手承弣” 唐 孔颖达 疏:“弣,谓弓把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佳兵》:“凡樺木……其皮护物,手握如软绵,故弓靶所必用。” 清 赵翼 《初用眼镜》诗:“收宜近笔牀,掛岂杂弓弝。”《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见那女子左手把弓靶一托,右手将弓梢一按,钓鱼儿的一般,轻轻的就把 安公子 钓了起来。”
弓把,汉语词汇,指弓箭上供握持的部分,是弓的核心构件之一。其详细释义如下:
弓把指弓箭手握持的部位,即弓体中部用于固定握持手的区域。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弓把:弓的中间部分,射箭时手握的地方。
二者组合后,字面含义即“弓上供手握持的部分”。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2013年重排版。
在射箭运动及传统弓制作中,弓把特指弓体中部加固的握持区,需符合人体工学以稳定发力。现代竞技反曲弓的弓把多为金属材质,与弓臂可拆分。
来源:《中国体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古代文献中,“弓把”偶喻权力掌控,如《淮南子·兵略训》以“执弓把矢”象征军事指挥权。
来源:《淮南子译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当代主要用于射箭术语,如“弓把材质”“弓把角度调整”等,强调功能性描述。
来源:《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年。
“弓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弓把指弓身正中央供手握持的部位,即拉弓时手接触的位置。该词在不同文献中也被写作“弓靶”或“弓弝”。
在成语或文学语境中,弓把可象征力量与速度,或代指事物的核心本质。例如形容“抓住问题的弓把”,即强调把握关键。
在传统词汇中,常与“弓鞋”“弓身”等词并列使用,多用于描述器物或动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弓把的制作工艺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天工开物》或《礼记》相关注释。
八威綳扒吊拷崩离庇庥博闻多识齿牙馀论除班躭饮大恉电飘断屠方外友法人财产权凤转拱门桂折兰摧归旨过早怀宝回文印诨话霍曶茧税郊祀歌捷业捐弃前嫌谲誂敛发丽词令妹柳桮六命鸬鹚笑绿女红男碾压努牙突嘴盘坫瓢虫抢摐敲钉锤衾衽侵紊侵星戎行柔齐三代三伦擅专稍物神木諟谛殊力淑离素腕踏鸣惟肖无边无沿五晖雾绡烟縠谢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