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格奸的意思、格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格奸的解释

至于奸恶。《书·尧典》:“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姦。” 孔 传:“言能以至孝和谐顽嚚昬傲,使进进以善自治,不至於姦恶。”一说,犹扞格。 刘师培 曰:“格姦二字为双声,即扞格二字之倒文也。《礼记·学记》云:则扞格不胜。注云:扞格,坚不可入之貌。《释文》曰:扞格不入也。扞格二字,倒文则为格姦。扞从干声,干格亦一声之转。不格姦者,犹言不扞格,言 舜 处家庭之间,无所障塞。即《论语》所谓在家必达也。若解为不至于姦,则失古语形容之旨矣。”见《古书疑义举例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格奸”是一个源自上古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存在不同解读,主要见于古代经典文献。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主流观点):

    • “格” 在此处通常解释为“至” 或“达到(某种状态)”。
    • “奸” 指“邪恶”、“奸恶”、“奸邪之事”。
    • “格奸” 合起来意为“至于奸恶”、“陷于邪恶” 或“做出奸邪之事”。它描述的是一种行为或状态达到了奸恶的程度。
    • 核心出处: 此释义主要源于对《尚书·虞书·尧典》中记载帝舜事迹的解读:“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传统解释认为,舜以其孝德感化家人(指其父瞽叟、后母及弟象),使得家庭和睦,家人不至于做出奸邪之事(“不格奸”)。
  2. 另一种释义(清代学者观点):

    • 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 他认为此处的“格” 应读为“扞格” 之“格”,意为“扞格”、“抵触”、“斗争”。
    • 因此,“格奸” 解释为“扞格奸邪”,即“与奸邪相抵触、相斗争”。这更强调一种对抗、防范奸邪的行为。
    • 依据此解,“不格奸”则意为舜的德行感化了家人,使得家人不再与他(舜)作对或产生奸邪的念头(或行为),即家庭内部不再有抵触斗争。

“格奸”一词的核心争议在于对“格”字的理解。主流释义(“至于奸恶”)强调了行为的结果或状态,指堕落或做出奸恶之事。清代段玉裁提出的释义(“扞格奸邪”)则侧重于行为的过程,指抵制、对抗奸邪。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用,主要作为古语词出现在对《尚书》等古籍的研究和注释中。

引用参考来源:

  1. 《尚书·虞书·尧典》:该词的最早出处,记载了帝舜的事迹,“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是理解该词的基础。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注释《说文解字》相关字条时,段玉裁对“格奸”提出了“扞格奸邪”的独特见解,是理解该词另一释义的关键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格奸”一词源自古代文献,其含义在不同语境和学术观点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解析:

  1. 基本释义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中的“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根据孔传的传统解释,“格奸”意为“不至于奸恶”,即通过德行感化,使顽劣之人自我约束而不堕入邪恶。

  2. 语源争议
    近代学者刘师培提出不同观点,认为“格奸”是“扞格”的倒文,形容坚不可入、没有障碍的状态。例如《礼记·学记》中“扞格”指难以融入,而“不格奸”可理解为舜在家庭中化解矛盾,使关系无隔阂。

  3. 现代引申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格奸”解释为审查并惩处奸邪行为,强调对恶行的调查与治理,可能是基于字面意义“格(审查)+奸(邪恶)”的衍生理解。

  4. 使用场景
    该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极低,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历史语境中。需注意根据上下文区分其具体指向,避免混淆两种释义。

建议参考《尚书》原文及历代注疏(如汉典)以深入理解不同学术流派的解读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背斜层表翰臂膊宾主部督采侯蝉喘雷乾单瘫德经动态笃守浮溢构敌柜橱合谐解冤踁踁技人酒朋科具口不二价口剗揆德连更星夜立车躐用骊体留言簿鸾枳叹轮甲嵂崒门隧目连嗐头木乾鸟栖尼僧呕喣霹雳木平和诮侮圈套扰宂山垠神构慎审双百方针速捷宿鹭谈得来提倡通今达古投晩王权亡人畏慎微信乌老武术队相呴以湿西洱细高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