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鬲并的意思、鬲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鬲并的解释

谓水灾、旱灾频至。泛指自然灾害多。鬲,通“ 隔 ”。《常山贞石志·汉祀三公山碑》:“蝗旱鬲并,民流道荒。”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 黄 云:‘按《汉书》, 安帝 时尚书僕射 陈忠 上书云:“隔并乃臻。”当是“鬲并”二字。’ 念孙 案, 黄 説是也。《管子》《汉书》、 汉 碑多以鬲为隔……《刘瑜传》云:‘天地之性,阴阳正纪,隔絶其道,则水旱为并。’此説隔并二字之义最明。盖水旱不节皆谓之隔并;此谓蝗旱隔并,则专指旱灾言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鬲并”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自然灾害频发
    根据《常山贞石志·汉祀三公山碑》记载,“鬲并”主要指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蝗旱鬲并,民流道荒”。其中“鬲”通“隔”,表示灾害的阻隔或交替出现。

  2. 词源与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碑文,清代学者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进一步考证,指出“鬲并”与《汉书》中“隔并乃臻”含义相通,强调天地阴阳失衡导致灾害频发。


二、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鬲并”解释为“合并、整合”,认为其源自古代炊具“鬲”的合并功能。但这一说法缺乏古籍文献支持,可能是对“鬲”字本义的引申误读,需谨慎采用。


三、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灾异现象,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若需引用,建议结合原始文献语境,如:

《三公山碑》:“蝗旱鬲并,民流道荒。”
(描述东汉时期旱灾与蝗灾并发,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


“鬲并”的核心含义为自然灾害交替或并发,需注意与“合并”义项区分。研究时推荐参考《读书杂志》《汉书》等古籍及金石学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鬲并是一个古代汉字,它的含义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鬲(一种古代的炊具)合并在一起使用。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鬲(gé)和并(bìng),其中鬲是这个字的本体,而并则是表明合并的含义。 关于鬲并的笔画,它一共有13画。具体的写法是:先写上面的鬲部分,由上至下画3笔,形成一个倒三角形,再写下面的并部分,由上至下画5笔,下面再画一个横笔稍稍斜向右的形状。 鬲并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易·系辞传》中。在古代炊具中,鬲是一个大而深的一种锅,可以用来煮饭或烹饪食物。而在生活中,当食材较多或烹饪需要时,人们会将两个或多个鬲合并在一起使用,以增加容量和效率。因此,鬲并这个词就代表了将多个鬲合并使用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鬲并的写法和简体字是一样的,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按照古代的规范,鬲并字的写法是:先写上面的鬲部分,由上至下画4笔,形成一个杯状,再写下面的并部分,由上至下画4笔,下面再画一个横笔稍稍斜向右的形状。所以可以看出,现代写法中的鬲并字已经经过了一些简化。 下面是一个关于鬲并的例句:在古代,厨师们常常会鬲并炊具,以便一次性制作出大量的美食,供宴会上的宾客享用。 除了鬲并,还有一些其他相关的组词,比如鬲状(形状像鬲的)、鬲罍(由鬲和罍合成的)、合并(同义词,表示将两个或多个物体或事物合在一起)、分离(反义词,表示将原本合在一起的物体或事物分开)等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黯黮鼇海鳌掖败御半导体化学杯蛇鬼车渀湃逋事擦拳抹掌产业工人词级迭床架屋独自个飞轩风花雪月風議咯娄关闬官课鼓鞞韩朋华历荒幻簧诱见讽教宗碣石宫戒曙景澄金阁景燿禁直计算中心可哂冷巷灵宅龙舞律度孟公投辖能迩牛顿色散实验判若鸿沟汽碾阙掖撒褪山硖声销迹灭摔阔牌子斯喜田者调控无他五月先儿侠毂先祀闲闲笑哑哑心粗气浮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