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他的意思、无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他的解释

亦作“ 无它 ”。亦作“ 无佗 ”。1.没有别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则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无也,与民同乐也。”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圣人之道无它,至诚而已。”

(2).犹无恙;无害。《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后汉书·马援传》:“ 援 閒至 河内 ,过存 伯春 ,见其奴 吉 从西方还,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见 吉 ,欲问 伯春 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儻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

(3).无二心,专一。《国语·晋语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无他。’” 三国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贫贱,可以无他。” 宋 苏轼 《徐州谢表》:“察孤危之易毁,谅拙直之无他。”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非悯其才,非悯其德,悯其方寸之无他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他”是汉语中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指“没有其他原因”或“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文献用例,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基础释义

“无他”由“无”(没有)与“他”(其他)构成,表达单一性与排他性。在《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标注为否定性副词短语,常用于说明事物本质或行为动机的纯粹性,例如《孟子·告子下》载“无他,戚之也”,强调情感的唯一性。

二、古籍例证

  1. 因果关系的否定:

    《孟子·梁惠王下》以“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论述君民关系,说明结果由单一原因导致。

  2. 事物属性的限定:

    欧阳修《泷冈阡表》中“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后接“无他,其心诚乎爱而已”,凸显行为动机的纯粹性。

三、现代语用演变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保留“别无他意”的引申义。如法律文书表述“本条款无他,仅为明确双方责任”,继承古汉语的排他性表达逻辑,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古语词转化使用的注解。

(参考文献: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孟子译注》、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无他”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其解释及出处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梳理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没有别的
    指事物或行为没有其他原因、目的或内容。

    • 出处:《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则不知求”。
    • 例句:“天下无他,道也”(《孟子·尽心上》);“无它,尽一切可能最大程度抹黑袁崇焕罢了”(现代用例)。
  2. 无恙;无害
    表示平安无事或没有危害。

    •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
    • 演变:上古以“无它(佗)”作为问候语,因草居多蛇患,故问“无它”即关心对方是否安好。
  3. 无二心,专一
    强调忠诚或专注,没有其他心思。

    • 出处:《国语·晋语三》“必事秦,有死无他”。
    • 例句:“非悯其才,悯其方寸之无他也”(清代李渔《闲情偶寄》)。

二、使用场景


三、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例句,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榜募北岩闭钳补辑才悟长枕大被逞志春浦错谔大颠大龟赕钱憺折得行地旷人稀顿悴烦速富户狗碰头还翰弘方花拳兼赢景重经呪九回肠断亢烈乐职蟒袍满谷满坑慢朦腾冥想酿采泥塑颇类潜玉墝瘠弃骸倾杯青蒲日稷柔媚三危善谏縿縿诗工刷毛衣双丁櫯材锁凤囚鸾体律同屋推核望道纬度未能蜗行乌鸡献奉胁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