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诗言志的意思、诗言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诗言志的解释

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意向和决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命题,最早见于《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尚书》)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基本释义

指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思想、志向与情感。《汉语大词典》释"言志"为"表达情志"(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强调"志"包含"心意、志向"(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此说奠定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传统。

二、"志"的内涵演变

  1. 先秦时期:"志"侧重政治抱负与道德理想,如《左传》载"赋诗言志"用于外交辞令。
  2. 汉代以后:经《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的阐释(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志"逐渐融合个人情感,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提出"感物而动,乃呼为志"。
  3. 现代延伸:朱自清在《诗言志辨》中"志"包含怀抱、情感、思想三重维度(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诗言志辨》)。

三、理论价值

作为中国诗学"开山的纲领"(朱自清语),其影响体现在:

此概念通过历代经典文献层累阐释,成为理解中国文学精神的核心钥匙。

网络扩展解释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起源与基本含义

  1. 最早出处
    “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里的“志”主要指思想、抱负和政治教化相关的志向。

  2. 早期应用
    春秋战国时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赵文子提出“诗以言志”,强调通过《诗经》篇章在外交场合表达政治意图。

二、内涵的多重性

  1. “志”的演变

    • 政治与教化:早期“志”侧重与政教相关的人生态度,如《诗经》用于讽谏、颂扬或记录历史。
    • 情感与志向:战国后,“志”扩展至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如《庄子》称“诗以道志”,《荀子》言“诗言是其志也”。
  2. 功能的三重性
    据儒家文论,“诗言志”包含:

    • 承:反映社会善恶,传递民情(如颂美或讽刺);
    • 志:表达个人记忆、记录或抱负;
    • 持:调节心性,使情感不过度激烈。

三、历史影响

  1. 文论核心地位
    作为中国诗学的奠基性命题,“诗言志”将诗歌视为思想与情感的统一载体,影响了后世“文以载道”等理论。

  2. 实践意义
    从《诗经》到汉乐府,诗歌既用于个人抒情,也承担政治教化功能,如外交辞令、教育规训等。

四、总结

“诗言志”的“志”兼具社会性与个体性,既指向集体政治理想,也包含个人情感表达。这一概念奠定了中国诗歌“抒情”与“言理”并重的传统,成为历代文论演变的基石。

别人正在浏览...

邦理拔突陂鄣镖司务鞞婆臂弯草帖常则承揽蠢才摧崣多歧亡羊扼死分斤拨两佛是金装,人是衣装负縴妇谒攻研关西合蝉黄鸡慌速速花样子搰搰毁方瓦合价值连城计偕物獧捷巨憝吭吃寇攘苦瓜乐得类地行星雷惊蕈廉约历陵六符龙辂轮铡卖请卖死瞒哄门胄明石抹腻牧人青空青玉牒群斗癯辱谁差束治佻宕贴库土法托喻小弱下山饩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