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积水的池塘。 汉 枚乘 《七发》之四:“輦道邪交,黄池紆曲。”
(2).地名。 春秋 时地名。在今 河南 封丘 西南。当 济水 和 黄沟 交会处。 春秋 初为 卫 地,后属 宋 。《左传·哀公十三年》:“夏,公会 单平公 、 晋定公 、 吴 夫差 于 黄池 。” 清 王士禛 《姑苏怀古》诗之一:“争长 黄池 未济师,餘皇舟已徙 熊夷 。”
(3).地名。镇名。在今 安徽 当涂 东南。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借问几时还,春风入 黄池 。” 王琦 注:“ 胡三省 《通鑑註》: 宣州 当涂县 有 黄池镇 。《一统志》: 黄池河 ,在 太平府 城南六十里,东接 固城河 ,西接 芜湖县河 ,入 大江 ,南至 黄池镇 ,北至 宣城县 界。《江南通志》: 黄池河 ,在 池州 当涂县 南七十里, 寧国府 城北一百二十里。一名 玉溪 ,郡东南之水,皆聚此出 大江 。河心分界,南属 宣城 ,北属 当涂 。”
“黄池”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指积水的池塘。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枚乘的《七发》中“黄池紆曲”,形容池水蜿蜒曲折的状态。
(1)春秋时期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
此处是历史上著名的诸侯会盟地。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鲁哀公等在此会盟,史称“黄池之会”,标志着吴国争霸中原的顶峰。
(2)镇名(今安徽当涂东南)
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送刘副使入秦》中提及“春风入黄池”,即指此镇。
“黄池”的核心含义集中在自然地貌和地名两类,其中历史地名涉及春秋争霸事件,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地点的沿革,可参考《左传》《水经注》等古籍。
黄池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黄”和“池”两个字组成。
“黄”的部首是⺤,它的笔画数为 12;“池”的部首是⺡,它的笔画数为 6。
“黄池”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山海经》中的记载,它指的是一座被黄色水域所包围的池塘或湖泊。
繁体字“黃池”是对“黄池”这个词语的另一种书写方式,它常用于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中。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古时候黄池的写法可能和现代略有不同,不过具体的写法已经失传,没有具体的文字资料可供参考。
1.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黄池上,气氛宁静而美丽。
2. 这座黄池是古代皇宫园林的重要景点之一。
1. 黄河
2. 池塘
3. 黄鱼
1. 黄湖
2. 黄水潭
蓝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