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邦符的意思、邦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邦符的解释

国家的符瑞。 宋 叶适 《受玉宝贺表》:“敬致邦符之旧,光昭帝命之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邦符”是古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由“邦”(国家)与“符”(信物)组合而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邦符”特指象征国家权力的信物或符节,常见于官方文书或仪式中,用以证明身份、传递政令或行使职权。例如《周礼·春官》记载“邦符”为诸侯受封时由天子授予的玉制凭信,代表对其领土治理权的认可。

在历史文献中,“邦符”的形态与功能随朝代演变。汉代“邦符”多指铜虎符,分左右两半,君主与将领各持其一,合符方可调兵;唐代则扩展至鱼符、龟符等,除军事用途外,还用于官员身份标识(参考《新唐书·舆服志》)。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阳陵虎符”即典型实物例证,其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印证了这类信物的权威性。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极低,多见于研究古代政治制度、文物考据等领域,如王国维《观堂集林》曾以“邦符”论证周代分封体系中的权力象征机制。

网络扩展解释

“邦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读作bāng fú,指国家的符瑞。其中“符瑞”是古代象征天命或国运的吉祥征兆,如玉玺、祥云等,多用于彰显统治合法性。

  2. 文献例证
    宋代叶适在《受玉宝贺表》中曾写道:“敬致邦符之旧,光昭帝命之新”,此处的“邦符”即指代表国家权威的符瑞器物(如玉宝),用于强调政权传承的正统性。

  3. 使用背景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多与古代政治、礼仪制度相关。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宋代典章制度研究,以获取更深入的语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宝珈包厢背奶族兵象避重就轻长杰陈疴除疾摧锄大部分达鲁花赤大字报垫舌根短行分境奋勇前进扶来光程关纳古尸还工河落海乾鸿伐花历荒唐回逝家反宅乱嘉善晶灵静民尽日穷夜绝长补短巨文开阖课试临雍面然迷错秘结偏吃情灵笙箫收生婆戍兵朔涂说义弢光殄瘁挑撮同馆投匮团部晚漏违衷窝里斗无己乌眼鸡歇后体洗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