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烧干的锅。燋,通“ 焦 ”。《战国策·齐策二》:“且夫救 赵 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燋釜。”燋,一本作“ 焦 ”。
“燋釜”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iāo fǔ,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燋釜”字面指“烧干的锅”,其中“燋”通“焦”,表示烧焦、烹煮;“釜”指古代的大锅。成语整体比喻极度危险或陷入困境的处境,如同身处即将烧干的锅中,形势岌岌可危。
字形结构
语义延伸
成语通过“烧焦的锅”这一意象,强调处境紧迫性,常见于描述战争、灾害或重大危机中的险境,例如《杨家将演义》中的例句:“汝辈如燋釜,死在顷刻,不降何待?”。
不同文献中对“燋”的读音可能有差异(如qiáo/jué/zhuó),但成语中通常读jiāo。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用例。
《燋釜》(jiāo fǔ)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燋和釜。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燋(jiāo):火字旁,9画
釜(fǔ):金字旁,8画
《燋釜》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传说故事,其中燋是指“烧制、烹煮”,釜是指“大锅”。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火候极高的大锅烹饪技艺。
在繁体字中,燋釜的写法为:“燋釜”。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燋釜的古代写法为:“燒釜”。
1. 老师的厨艺真是一绝,他炒菜就像神奇的《燋釜》一般。
2. 这家餐馆有一位擅长燋釜技艺的厨师,他烹制的菜肴独具特色。
1. 燋烧(jiāo shāo):指猛火烧制、烹煮。
2.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比喻除去根本、解决问题的关键。
1. 焚火(fén huǒ):指烧火。
2. 炙烤(zhì kǎo):指烧烤食物,火候较高。
冷锅(lěng guō):与燋釜相对,指未被加热的锅炉,火候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