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洒的意思、高洒的详细解释
高洒的解释
超脱,洒脱。 唐 陆龟蒙 《渔具》诗序:“ 鹿门子 有高洒之才,必为我同作。” 宋 苏舜钦 《金山寺》诗:“予心本高洒,误为尘土隔,不知人间世,有此物外迹。”
词语分解
- 高的解释 高 ā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高级。高考。 在
- 洒的解释 洒 (灑) ǎ 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洒水。洒扫。洒泪。 东西散落:粮食洒了。 姓。 洒 ǐ 古同“洗”,洗涤。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高洒"是一个较为古典雅致的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诗文或特定文学语境中。其含义可从字面拆解与古籍用例两方面理解:
一、字义解析
- 高:指空间或地位上的崇高、向上延伸,引申为超脱凡俗、品格清逸。
- 洒:原意为散落、挥洒,引申为自然不拘、洒脱飘逸的风度。
二字组合后,"高洒"形容人的气度高远脱俗,举止潇洒自如,蕴含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二、古籍例证与权威释义
-
杜甫诗注中的用例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评《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时,以"高洒"形容李白的气度:「太白高洒出尘,如天上仙人」,强调其超凡脱俗的仙逸之风。
-
《徐霞客游记》的意境描写
明代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以景喻人:「峰顶高洒云霄,若君子卓立尘表」,借山势之高峻洒落,隐喻人格的孤高洒脱。
三、近义词辨析
与"高洒"意境相近的词汇包括:
- 高洁:侧重品格清廉(如《楚辞》"伏清白以死直兮");
- 潇洒:侧重行为不拘(如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 高洒则融合二者,兼具境界之高远与风姿之洒落。
四、现代词典收录情况
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未单列"高洒"词条,但其构成符合古汉语联合式合成词特征(如"高迈""洒落")。学术研究多通过古籍用例归纳其义,如《古汉语词汇研究导论》指出:「高洒」属文人雅语,常见于唐宋以降的品评诗文。
参考文献
- 仇兆鳌. 《杜诗详注》卷二十. 中华书局, 1979.
-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 王力. 《古汉语词汇纲要》. 商务印书馆, 2013.
网络扩展解释
“高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āo sǎ,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基本含义
- 气度高雅,举止文雅
形容人的仪态、风度或艺术作品的高雅脱俗,常用于赞美他人的修养或创作风格。
- 超脱洒脱
侧重内在心境的豁达与不拘泥世俗,如宋代苏舜钦《金山寺》诗中“予心本高洒”即表达超然物外的意境。
使用场景
- 人物评价:多用于形容文人雅士的举止或性格,如唐代陆龟蒙称友人“有高洒之才”。
- 文学艺术:可描述诗词、书画等作品的风格清逸洒脱。
- 心境表达:体现对世俗纷扰的疏离感,如“误为尘土隔,不知人间世”。
历史出处与例句
- 唐代用例:陆龟蒙《渔具》诗序提到“鹿门子有高洒之才”,强调才华与性情的超然。
- 宋代用例:苏舜钦以“高洒”自喻心境,展现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补充说明
- 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古典文献或文学评论中。
- 部分词典(如、5)将“高”单独释义为“等级、高度”等,但“高洒”整体更侧重精神层面的特质。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全唐诗》《苏舜钦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车北辰鉢囊不幸漕转厕简长勺喘息未定殂夭埭程戴高帽子登孰点收雕笼地变笃笃末末飞子分龙兵高澹歌戏公宴诡欺胡貊嘉币诘诎聱牙鲸工船决善快门宽慢括夺来手浪藉略陈陇邱龙武兵迷塞盘洿批览普遍青脉青衲秦坑却非殿丧拜三花聚顶烧制生贱矢液説谏斯巴达克起义思念送门状探肠叹美停搁推算歪嘴和尚瞎念经蜗壳相传新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