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厕简的意思、厕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厕简的解释

即厕筹。 宋 马令 《南唐书·浮屠传》:“后主与 周后 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顙,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刺,则再加修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厕简,汉语词汇中记录的古时卫生用具,特指古人如厕后用于洁身的竹木削片。该词由“厕”与“简”组合而成,“厕”指代如厕行为,“简”原指竹片,此处引申为清洁工具。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厕简亦称“厕筹”,是“古人便后用以拭秽之木竹小片”。其使用方式在《南史》中可见端倪:“(刘彧)尝以豫章王嶷妃庾氏为妒,赐死。临终,遗令以厕简为殉。”

考古发现印证了厕简的实物形态,如甘肃敦煌马圈湾汉代遗址出土的松木厕简,长约20厘米,宽约2厘米,表面留有明显使用痕迹。这类器物在佛教典籍《毗尼母经》中亦有记载,描述比丘如厕时“不得用文字故纸,当用圆木小片”,印证了厕简作为宗教仪轨用品的特殊文化属性。

词源演变方面,《辞源》指出“厕简”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至明清逐渐被“厕筹”“净筹”等称谓替代。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史稿》中将其归入“古代生活器物词汇消亡案例”,反映社会卫生习惯的变迁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

“厕简”是古代如厕后用于清洁的竹木片,又称“厕筹”。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厕简由“厕”(厕所)和“简”(竹木片)组合而成,专指古人如厕后用于刮拭的竹木片,类似于早期的卫生用具。

  2. 历史用途
    厕简在纸张普及前广泛使用,尤其在佛教僧侣和皇室中常见。例如,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为僧徒削制厕简,并用脸颊测试其光滑度,确保无毛刺。

  3. 文献记载
    宋代马令《南唐书·浮屠传》记载了这一习俗,表明厕简在宗教和宫廷中的重要性。

  4. 现代认知
    随着纸张普及,厕简逐渐被替代,现多作为古代生活史的研究对象,反映古人卫生习惯的演变。

总结来看,厕简是古代卫生工具,兼具实用与文化意义。若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南唐书》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流傍黑背驼摈废冰镜不哼不哈采石场材优干济澄净待取诞受雕荒顿递恶歹子風趣风藻符扈浮切格物大馆宫廷文学洪宁后尾伙食牋牍绛生简率焦辣辣矫命节风禁园巨细无遗开矿空当子,空当儿敛局六蓺笠子麻絙脉望恁的糯麦磐郢湓浦口皮靴悭悋齐量轻渺却回冗赘三蕉叶擅名世先生爽然双宿双飞属禽私火调鼎驼鷄五夜元宵相安无事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