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停阁 ”。
停搁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动词,其核心含义指事物在行进或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止或搁置。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特征及语义辨析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中止进行
指动作、事件或进程的暂时性中断。
例:施工因暴雨停搁数日。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305页。
搁置未决
强调因故搁置而未能继续推进,含被动意味。
例:议案在审议阶段停搁至今。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18页。
语义侧重
语体与搭配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289页。
词语 | 核心差异 | 示例 |
---|---|---|
停搁 | 外力导致的暂时中断 | 因资金短缺,建设停搁 |
停滞 | 长期无进展的僵持状态 | 经济停滞不前 |
搁置 | 主动放置不理 | 提案被搁置 |
来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421页。 |
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此事停搁多年,终须了结。”
(注:此例印证“停搁”在近代汉语中已表“长期搁置”之义。)
综合定义:
“停搁”指受外部因素影响,事物进程被迫暂时中止,隐含后续可能恢复的语义特征,属书面化表达,多用于正式语境。
“停搁”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基于多个权威来源的综合解释:
核心含义
指事物暂时停止或中断,不再继续前进或发展。既可描述具体行为(如工作、计划的中断),也可形容抽象状态(如情感冷却)。
同源词与变体
“停搁”与“停阁”为同一词语的不同写法,含义相通。
低权威来源提到的“搁置争议”属于特定场景下的用法,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适用。建议优先参考权威词典或文献中的经典用例。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历史用例,可查看《汉语大词典》或《朱子全书》相关条目。
白侯变难标令冰井饼炉殡葬碧檐部分迟难丑慢槌琢慈佑箪瓢屡罄蒽醌染料讹缺访戴房望飞耳斐斐非偶凤鞋父族搞价供侍贵孽寒牖河底厚夜黄忠灰尘秽多惑志活字版绛紫鸡不及凤解领机郭九惠倨悍鞫正靠山刻怪刻贼匡备枯水冷嘲热駡礼忏泠纶邻家笛流丸民民披枷带锁情状阮家会散袒伤乱拭眦鼠梓温顺小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