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蓬松散乱。《元典章·吏部六·儒吏》:“验得本尸肉色微黄,两手舒展,头髮宽慢,某处有伤一处,长阔各若干,口鼻耳内或有血处,验是马踏身死。”
(2).宽松,不严紧。《西游记》第九一回:“ 行者 道:‘这一向也不曾用着你们,你们见 老孙 宽慢,都一个个弄懈怠了,见也不来见我一见。’”
“宽慢”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差异,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蓬松散乱
指事物状态松散、不整齐,常见于对物体或形象的描述。例如《元典章》中验尸记录提到“头髮宽慢”,即形容头发散乱的状态。
宽松、不严紧
多用于形容事物结构或约束的松弛。如《西游记》中孙悟空批评手下“见老孙宽慢,都懈怠了”,指管理松散导致懈怠。
宽容从容的态度
现代语境中,“宽慢”被解释为一种处事态度,强调待人宽容、不急躁,行动从容不迫。例如:“面对压力,他以宽慢的心态应对,反而事半功倍。”。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元典章》《西游记》等原文。
宽慢是一个描述人的性格特点的形容词,表示心胸宽广、行事从容不迫的状态或态度。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或处理事务时的慢条斯理、不急不躁的态度。
宽慢的部首是宀(宝盖)和心(心字底部),它的拆分笔画为宀(3画)+心(4画)。
宽慢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晦涩,可能和古代对待官员延长时间期望其做事认真负责的心态有关。
宽慢的繁体字为寬慢。
古代对宽慢的描述常用的是「宕(dàng)」和「疍(dàn)」等字,宕字意为宽松、舒适,疍字意为迟缓、慢悠悠。
1. 他在工作中一向宽慢从容,很少出错。
2. 老师对待学生问题总是宽慢以待。
3. 面对困难,他更加宽慢地思考和处理。
组词:宽容、慢条斯理、悠闲
近义词:从容、沉着、不慌不忙
反义词:急躁、性急、匆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