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儿鞋的意思、高跟儿鞋的详细解释
高跟儿鞋的解释
后跟部分特别高的女鞋。
词语分解
- 高的解释 高 ā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高级。高考。 在
- 鞋的解释 鞋 é 穿在脚上便于走路的东西:皮鞋。鞋袜。鞋帮。鞋面。鞋底。鞋油。鞋匠。 笔画数:; 部首:革;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高跟儿鞋(gāogēnr xié),名词,指鞋跟特别高的女鞋。该词条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词典释义
-
基本定义
指女性穿着的鞋跟显著高于鞋掌的鞋子,通常鞋跟高度超过5厘米。其设计通过抬升脚后跟,使穿着者身材更显修长,步态更具韵律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后跟部分特别高的鞋”。
-
词源与方言特征
- “儿化音”标注:词尾“儿”(r)是北方方言(尤其是北京话)的典型儿化音现象,体现口语化表达。《北京话词典》指出,“高跟儿鞋”的儿化音形式在北方日常用语中更为常见,书面语多作“高跟鞋”。
- 构词解析:由“高跟”(高鞋跟)+“鞋”组成,后缀“儿”为轻声音节,无实际语义,仅强化口语韵律。
二、文化与社会意义
-
历史演变
高跟鞋最早可追溯至15世纪波斯骑兵的实用马靴,16世纪传入欧洲后成为贵族身份象征。20世纪初,随着女性解放运动,高跟鞋逐渐演变为时尚符号。《服饰与中国文化》记载,中国在民国时期受西方影响开始流行高跟鞋。
-
社会符号学意义
学者李当岐在《服装学概论》中指出,高跟鞋被视为女性气质、自信与审美的载体,同时因穿着舒适度争议,亦引发关于性别规范与身体自由的讨论。
三、设计分类与规范
根据《制鞋工程技术规范》(QB/T 1002-2015):
- 细高跟(Stiletto):跟径≤1cm,高度≥8cm;
- 坡跟(Wedge):鞋跟前后高度差≥5cm的连续楔形底;
- 方跟(Block Heel):跟截面宽≥3cm的粗跟设计。
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董树人. 《新编北京话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20.
- 李当岐. 《服装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制鞋工程技术规范》(QB/T 1002-2015).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网络扩展解释
“高跟儿鞋”是一个带有口语化表达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后跟部分特别高的女鞋,通常用于修饰女性足部线条,增强步态美感。其名称中的“儿”为儿化音,常见于北方方言中,使发音更自然。
二、语言特征
- 拼音:gāo gēn ér xié(部分方言中可能简化为 gāo gēnr xié)。
- 注音:ㄍㄠ ㄍㄣ ㄦˊ ㄒㄧㄝˊ。
三、延伸信息
- 与“高跟鞋”的关系
两者含义相同,但“高跟儿鞋”更强调口语化表达,而“高跟鞋”是标准书面语。根据行业标准,鞋跟高度超过3厘米可称为高跟鞋。
- 款式与功能
鞋跟类型多样,如细跟、粗跟、楔形跟等,通过改变身体重心,使穿着者姿态更挺拔,凸显腿部线条。
四、相关词汇
部分关联成语或词语包括“分鞋破镜”“站稳脚跟”等,多与足部动作或鞋履文化相关。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历史演变,可参考词典类来源(如、2)。
别人正在浏览...
边届鞭牛并合赤壁寸兵尺铁麤疎荡然无存奠酹點累盾鼻甘棠遗爱关陇回天会约境壤拘捕绝品开航孔宣款讬宽严枯木劳考劳逸羸耗领航员没精没彩蒙事茗荈冥雨冥郁末号挠志碰瓷屏屏平时聘期切花泉金却死香三言诗杀身成义神异设卫誓同生死水尽鹅飞斯弥素烟汤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体育运动同归殊涂统纪同类巍然屹立文牍主义窝工骛新嶰律新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