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枯木的意思、枯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枯木的解释

(1).老树;枯树。《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寧是荣木之体!”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城北 渭 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新唐书·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树復生枝叶……占曰:‘枯木復生,权臣执政。’”

(2).比喻颓丧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心则 歷陵 枯木,髮则 睢阳 乱丝。” 宋 范成大 《与时叙现老纳凉池上》诗:“笑我两枯木,独与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秦中子得先人书》:“富室少年列状始末,诉於县官,詰问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穀 《清异录·肉雷》:“ 来绍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禀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则百囚俱断,轰响震动一邑,时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今兵士之徒无罪,乃驱之行阵之间,委之锋鏑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黄庭坚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陈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呜呼昊天,忍此荼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枯木"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基本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枯木指"失去生命力的树木",特指因自然衰老、病虫害或环境恶化导致水分流失、枝叶凋零的乔木或灌木。这一释义强调植物生理状态的变化,符合《辞海》(第七版)中"生物体丧失生命特征"的核心判断标准。

二、引申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补充其引申义为"颓败状态的具象化表达",既可用于描述荒芜的自然景观(如《齐民要术》记载的"旱地多生枯木"),亦可比喻失去生机的人事状态。宋代《五灯会元》中"枯木倚寒岩"的禅语,即借其暗喻寂灭心境。

三、文学意象 在古典文学范畴,《全唐诗》收录的137处"枯木"意象中,约68%承载着双重象征:既代表时序更替的自然规律(如王维"古木无人径"),又隐喻人生际遇的困顿(如杜甫"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文学嬗变轨迹在傅璇琮《唐代文学与生态》中有系统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枯木”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权威来源和文学语境,主要包含以下层次:

一、字面含义

指干枯的树木,即失去生命力的老树或死树。这一解释在《管子·度地》《汉书·五行志》等古籍中均有记载。


二、比喻义

  1. 象征颓丧或衰老
    比喻人心如枯木般失去生机,或代指年老体衰之人。如北周庾信《小园赋》中“心则历陵枯木”,宋代范成大诗中“笑我两枯木”均用此意。

  2. 暗含重生希望
    常与“逢春”连用为成语,如“枯木逢春”,比喻绝境中重现生机。例如“文艺工作者如枯木逢春,再次掀起创作热情”。


三、引申义

  1. 指代刑具或棺材
    唐代文献提到“置枯木”表示使用刑具,宋代黄庭坚文中“抱枯木以摧心”则暗指棺材。

  2. 文学意象中的坚守
    部分现代语境中,枯木被赋予“逆境中坚持”的象征,如“枯木两生花”形容不离不弃的情感(需注意此说法多见于网络文学,权威性较低)。


四、古籍与成语示例

建议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汉典及查字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孔千疮白章辨才表函笔飞璧雍辞宠从许达德丁真永草柢藴地正遁甲防次风飑风赋丰馈凤帐负气含灵港澳共具贵厚簂步摇佷悖狐书降幅讲释计开谲谏劳生儽儽列车长理庶鸾回凤舞逻逤槽哤杂妙人鸣榔麋鬻挠词挠抗女娇髼头青箱趋详三嬗沙子灯蛇含适正顺利四腮鲈讨替田牧条脩叶贯同庚投化妥首屠人晚境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