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册命。 宋 洪迈 《夷坚甲志·伪齐咎证》:“伪 齐 受册之初,告天祝版,吏误书年号为 靖康 。” 宋 岳珂 《桯史·李顺吴曦名谶》:“较其即位受册之日不差毫髮。”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受册威仪定,传烽羽檄忙。”
“受册”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详细解释:
指接受册命或册封,即古代官员、贵族通过官方文书(“册”)正式获得职位或封号。例如宋代洪迈记载的“伪齐受册”事件,就是政权接受册封的典型场景。
字义分解
历史渊源
源自古代官僚体系,如《夷坚甲志》提到官吏在受册时误写年号,侧面反映仪式的严肃性。
古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帝王对臣属的正式任命,如宋代岳珂《桯史》记载的即位受册仪式。
现代引申
可比喻接受重要职责或任务(如企业高管的任命),但此用法需结合语境。
以上信息综合了古代典籍及现代词典释义,主要参考高权威性来源。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可查阅《夷坚甲志》《桯史》等原文。
《受册》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接受、领受的记录册子或证明。它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
《受册》的拆分部首是“又”,笔画数为5画。
《受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书和文物记录。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受冊」。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受册」可以写作「受冊」,使用了较为繁琐的字形和结构。
1. 她收到了一本精美的受册,记录了她在这个项目中的贡献。
2. 他领取了学校发给他的学生证,这是一本受册。
1. 受伤:指遭到伤害或损害。
2. 受辱:指受到羞辱或耻辱。
1. 接收:接受、领受。
2. 领取:接受、取得。
拒绝:不接受、不领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