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册命。 宋 洪迈 《夷坚甲志·伪齐咎证》:“伪 齐 受册之初,告天祝版,吏误书年号为 靖康 。” 宋 岳珂 《桯史·李顺吴曦名谶》:“较其即位受册之日不差毫髮。”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受册威仪定,传烽羽檄忙。”
“受册”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汉语词汇,主要与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尤其是册封制度相关。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受册”指接受册命、册封的行为。在古代礼仪中,“册”特指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的诏书或文书(以竹简或玉版制成)。“受”即接受、领受。因此,“受册”专指臣子、后妃、宗室等正式接受帝王授予爵位、封号或官职的仪式及过程。该词强调仪式的庄重性与皇命的权威性,常见于史书对宫廷礼仪的记载。
二、词义特征与使用场景
三、语义辨析
需区别于“受封”:
权威参考来源
“受册”是古代中国政治礼仪的核心词汇,特指在册封典礼中接受帝王册命文书的行为,承载着权力合法性与等级秩序的文化意义。
“受册”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详细解释:
指接受册命或册封,即古代官员、贵族通过官方文书(“册”)正式获得职位或封号。例如宋代洪迈记载的“伪齐受册”事件,就是政权接受册封的典型场景。
字义分解
历史渊源
源自古代官僚体系,如《夷坚甲志》提到官吏在受册时误写年号,侧面反映仪式的严肃性。
古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帝王对臣属的正式任命,如宋代岳珂《桯史》记载的即位受册仪式。
现代引申
可比喻接受重要职责或任务(如企业高管的任命),但此用法需结合语境。
以上信息综合了古代典籍及现代词典释义,主要参考高权威性来源。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可查阅《夷坚甲志》《桯史》等原文。
案吏安曼白案,白案儿鸨母常陈出家入道出卖风云雷雨挫伤刀几东垂断面繁华损枝風虹奉攀拊拂匄贷钢尺感今怀昔缟服高尚熇然环极恢宏大度豁除糨子建缮积德京胡净化荆蛮扃室考具科斗子匡俗济时矻磴灵诰令士緑箨密人密意鹏鸟坯模蒲荐呛咕樵室七珍入瓮上请时耗使作水压四教苏鬼锁谏枉辔惘若有失无敌手乡书难寄先鸣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