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无留牍的意思、案无留牍的详细解释
案无留牍的解释
桌案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办理公务干练、及时。
词语分解
- 案的解释 案 à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案子。案板。书案。条案。拍案而起。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案。备案。议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
- 留牍的解释 积压文案。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武亿》:“赐同进士出身,以知县用。辛亥,选 山东 博山县 ,讼无留牘,祷雨即降。”
网络扩展解释
“案无留牍”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释义
“案”指狭长的桌子(古代官员办公所用),“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引申为公文、文书。整个成语意为“桌案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处理公务高效、及时,办事干练。
2.出处
最早见于清代朱彝尊的《商丘宋氏家乘》序言:“一十七年,国奢示之以俭,事烦行之以简,月要岁会,久而案无留牍。”(意为通过精简事务,长期坚持后公文不再积压)。
3.用法与结构
- 语法:主谓式结构,通常作宾语,含褒义。
- 语境:多用于称赞官员或公务人员办事效率高,如“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形容为官清廉且勤政)。
4.例句
- 清代小说《洪秀全演义》中提到:“张令决断公事,案无留牍,狱无冤刑,民心大悦。”
- 郑板桥任县令时,“案无留牍”体现其处理政务迅速。
5.补充说明
- “牍”的含义:原指竹简、木片,后演变为公文代称。
- 近义词:雷厉风行、日理万机;反义词:拖泥带水、尸位素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案无留牍》这个词意为没有任何书写留下的案件。其拆分部首为案(木)和留(田),共有13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是古代法律文书中的术语,指的是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的案件。在繁体字中,可以写作「案無留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对于《案无留牍》这个词,其汉字写法并没有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个例句:虽然知道发生了很多案件,但法官却被迫承认《案无留牍》的现实。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留案、牍案、无留、以案为牍等。
近义词包括:无书证案、无文案。
反义词则有:有书证案、有文案。
希望这些简短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