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狸的头。《礼记·檀弓下》:“ 孔子 之故人曰 原壤 ,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 原壤 登木曰:‘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歌曰:‘貍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 孔颖达 疏:“言斲椁材文采似貍之首。”后因以“貍首”指 原壤 之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蚕蟹鄙谚,貍首淫哇,苟可箴戒,载於礼典。”
2.借指棺柩。 明 徐渭 《哀骆怀远公验词》:“何时卧貍首,闻之使心惊。” 清 王紫绶 《哭师》诗:“生死亲营一亩宫,瓣香谁解为 南丰 ;敢云貍首斑为美,常恐牛眠卜未工。”
3.古代逸诗篇名。共二章。诸侯行射礼时歌《貍首》以为发矢之芦度。《仪礼·大射》:“上射揖,司射退,反位。乐正命太师曰:‘奏《貍首》,閒若一。’” 郑玄 注:“《貍首》,逸诗《曾孙》也。貍之言不来也。其诗有‘射诸侯首不朝者’之言,因以名篇。”《礼记·射义》:“其节,天子以《騶虞》为节,诸侯以《貍首》为节。” 陆德明 释文:“貍之言不来也。首,先也。此逸诗也。”
4.指 三国 魏 管辂 。 辂 精天文,善卜筮,相传其能占知人“疾病死亡贫富丧衰”而无所差错。据《三国志·魏志》本传载:“﹝ 輅 ﹞初应州召,与弟 季儒 共载至 武城 西,自卦吉凶,语 儒 云:‘当在故城中见三貍,尔者乃显。’前到 河 西故城角,正见三貍共踞城侧,兄弟并喜。” 辂 别有弟名 辰 ,而 辂 年居长,后因以“貍首”称之。 唐 杨炯 《浑天赋》:“假 苏秦 之不死,既莫能知其説;儻 貍首 之重生,亦不能成其算也。”
5.瓜名。 晋 傅玄 《瓜赋》:“虽貍首之甘美兮,未若东门之奇伟。” 晋 陆机 《瓜赋》:“夫其种族类数,则有栝楼、定桃、……貍首、虎蹯。”参见“ 貍头 ”。
“貍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古代射礼中使用的诗歌名称,用于规范射箭节奏。据《韩非子》《孔子家语》等记载,周代射礼分为“左射”和“右射”,分别以《貍首》《驺虞》为乐章,象征礼制与和平。例如:
《孔子家语·辩乐》提到:“左射以《貍首》,右射以《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
源自《礼记·檀弓下》典故:孔子友人原壤在母亲丧礼时唱歌,歌词中有“貍首之班然”,后以“貍首”代指此歌。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为“淫哇”,但认为其有劝诫作用。
明清文学中引申为对死亡的隐喻。如明代徐渭《哀骆怀远公验词》中“何时卧貍首”,清代王紫绶《哭师》诗“敢云貍首斑为美”,均以“貍首”暗指棺木或丧葬。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文心雕龙》等古籍原文。
《貍首》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貂的头部”。貉(mò)是一种生活在森林和草原中的哺乳动物,因头部大小与形态特殊被称为“貍首”。
《貍首》的拆分部首为“豸”和“首”,部首“豸”表示与貂相关的动物,部首“首”表示与头部相关。
《貍首》总共有11画,属于中等偏多的汉字。
《貍首》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貍”是描述貂的形态特征,“首”则是表示头部的意思。在繁体字中,“貍”保留了原字的写法,而“首”的上面加了一个“頁”字边,写作「貍首」。
在古代,貍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貝”在古代写作“貝”字边,后来改为“豸”;“里”在古代写作“田”字边,后来改为“日”。
1. 他带着貍首出现在舞台上,引起了观众的注意。
2. 这幅画展现了一只貍首的神情,栩栩如生。
相关组词: 貍皮、貍毛、貍眼、貍尾、貍袋
近义词: 貂、貉
反义词: 頭
阿老暴习保子鼻端白补过饰非昌羊斥离旦角儿倒持祷禳大志点翠钓翁迪斯尼乐园顿阙读书放大纸范型风证含景洪波红裳黄章虎豹九关鹘蹏靃靃迦罗沙曳江烟枷责襟怀坦白旧班冷飕飕灵馆另自临崖勒马忙古歹墓木已拱乃在衲袍女媄排牙缥致贫细硗硗清音幽韵曲允荣誉感诗存树桠题免头影涂面土木工程韦弱先媪显人显正小石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