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意的意思、外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意的解释

(1).贰心;异志。《三国志·蜀志·刘璋传》:“今州中诸将 庞羲 、 李异 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 豫州 ,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望子 忽生外意,神便絶往来。”《水浒传》第一一一回:“ 吕枢密 道:‘你两个来到,恐有他意。’ 穆弘 道:‘小人父子一片孝顺之心,怎敢怀半点外意。’”

(2).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与内意相对。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天觉》:“ 苕溪渔隐 曰: 圣俞 《金针诗格》云:‘﹝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外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贰心或异志
    指对原有立场或关系的背离,例如不忠或另有图谋。这一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如《三国志·蜀志·刘璋传》提到将领“欲有外意”,即暗示其怀有异心。

  2. 文字或事物的表面意义
    与“内意”(深层含义)相对,指通过文字直接描绘的表层内容。例如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引用《金针诗格》的观点,指出诗歌需兼顾“外意”(表象)与“内意”(内涵)。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三、总结

“外意”既可指实际行为的背离,也可用于抽象层面的表里差异分析。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例证或文学理论,可参考《三国志》《苕溪渔隐丛话》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外意

外意是一个汉语词语,用来指代外部的含义或意义。它可以指一个词语、文章、行为等的表面含义,与内心真实的意图相对。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外意》一词的拆分部首是「言」,总共由10画组成。

来源

《外意》一词最初来源于古代汉语,其概念和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延续。

繁体

《外意》这个词的繁体写法为「外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外意一词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不过其基本含义和用法与现代相似。

例句

1. 这篇文章的外意很简单,读起来容易理解,但其中可能隐藏着一些深层的意思。

2. 在辞职信中,他的外意是表达自己对公司的感谢,但实际上也体现了他的不满和失望。

组词

外意的组词包括:

- 外在:指事物表面所呈现的特征或形态。

- 意义:指词语、事物或行为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近义词

外意的近义词包括:

- 表面意思

- 表义

- 文字意义

反义词

外意的反义词包括:

- 内心意图

- 深层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