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浮切的意思、浮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浮切的解释

浮声与切响。即声音的平仄。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应物》:“诗律自 沉 宋 之下,日益靡嫚,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参见“ 浮声切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浮切"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的本义及组合义来理解:

  1. “浮”的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指漂在水面或其他液体表面,与“沉”相对。如《说文解字》:“浮,氾也。从水孚聲。”意指在水面上漂流、漂浮。
    • 引申义丰富,常见的有:
      • 轻浮、不沉稳: 如“轻浮”、“浮躁”、“浮夸”。指言行举止不够庄重、踏实。
      • 空虚、不切实: 如“浮名”、“浮华”。指表面华丽而缺乏实质内容。
      • 超过、多余: 如“人浮于事”。指人员数量超过工作需要。
      • 暂时的、不固定的: 如“浮财”、“浮记”。
  2. “切”的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指用刀割、分开。如《说文解字》:“切,刌也。从刀七聲。”意指用刀切割物体。
    • 引申义众多,与“浮”组合时,较相关的有:
      • 贴近、符合: 如“切合”、“切实”、“贴切”。指非常接近、符合实际情况或要求。
      • 恳切、深切: 如“切切”、“殷切”。指感情真挚、深厚。
      • 急迫: 如“急切”、“迫切”。指心情或事情紧急。
      • 责备: 如“切责”。指严厉责备。
  3. “浮切”的组合义:

    • 将“浮”与“切”组合,“浮切”一词的核心含义倾向于“轻浮的言谈或行为”。
    • 这里的“浮”取其“轻浮、不沉稳”之义,“切”取其“言语”相关的含义(如“切切私语”中的“切”有说话之意,或引申为“言辞”)。因此,“浮切”常用来形容说话轻率、不庄重、不切实际,或者行为举止轻佻、不够稳重。
    • 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指缺乏深度、严肃性和责任感的表现。

“浮切”一词意指轻浮的言谈或举止,强调其不庄重、不踏实、缺乏深度的特点。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语境,多用于书面语或对特定行为的批评描述。

关于引用参考的说明: 由于“浮切”在现代汉语中属于非常用词,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通常未收录该词条。其释义主要依据对古汉语词汇构成规律的分析及在古代文献中的用例推断而来。如需最权威的溯源,建议查阅大型历史性语文辞书,如:

遗憾的是,受限于当前信息,无法提供可直接在线访问这些权威辞书特定词条的有效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购买正版辞书进行查阅核实。

网络扩展解释

“浮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诗文音韵的平仄规律。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浮切”指浮声与切响,即汉字声调的平仄之分。其中:

二、历史出处

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韦应物》中批评当时诗风:“诗律自沉宋(沈佺期、宋之问)之下,日益靡嫚,锼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
此处“浮切”暗指过度追求平仄雕琢而失去诗歌自然意境的现象。

三、相关延伸

“浮切”与“浮声切响”同源,后者出自《宋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强调平仄交替的韵律规则。

四、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典诗词音律分析,例如:


以上信息综合了汉典、古籍评注等来源,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唐才子传》或音韵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安贫乐贱八还摆落半路出家板上钉钉半衰期霸儒变怪禀分禀惧兵战策问忱恂饬愿唇膏春澌大禹治水电离平衡东窗事发恩沾服休供呈过刀孤影鹤纹还淳反朴燋烂悸颤谨盗军任闿导夸诱夔门链球令俜楼观台乱人耳目鸾书末至客那儿难道说朋义千年觥螓首蛾眉穷逼岐岖三位一体傻儿凹声述霜秈説来道去死不改悔晚麦下半晌霞错咸草孝理小生禊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