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孽的意思、逋孽的详细解释
逋孽的解释
指流窜的寇孽。《北史·达奚武若干惠等传论》:“于时外虞孔炽,内难方殷,羽檄交驰,戎轩屡驾,终能荡清逋孽,克固鸿基。” 唐 元稹 《诸使收淄青叙录将士等授官爵勋》:“某等能执干戈,讨定逋孽,功懋懋赏,厥惟旧哉!”
词语分解
- 逋的解释 逋 ū 逃亡:逋逃。逋迁。逋荡。 拖欠:逋负。逋租。逋债。 拖延:逋留(逗留)。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孽的解释 孽 è 恶因,恶事, * :孽臣(奸佞之臣)。孽种(弉 )。孽根。孽海。孽障(a.长辈骂后辈为不肖子弟的话;b.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种种罪恶。均亦称“业障”)。作孽(做伤天害理的事)。罪孽(罪恶)。造孽。
专业解析
逋孽是汉语中的一个书面语词汇,具有两层核心含义:
-
本义:逃亡的庶子或遗留的祸根
- 逋 (bū):本义指逃亡、逃跑,引申为拖欠(如逋租)、拖延。
- 孽 (niè):本义指非正妻所生之子(庶子),引申为灾祸、邪恶、罪恶、不孝。
- 组合义:二字结合,“逋孽”最初指逃亡在外的庶子。因“孽”有“祸根”之意,“逋孽”更常用于指代逃亡的罪人、尚未清除的残余势力或遗留的祸患,强调其潜藏的危险性和需要被清除的特性。例如:“肃清逋孽”意指清除残余的敌人或祸害。
-
引申义/存疑义:指植物蘖芽
- 在部分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逋孽”可能被用来指植物的蘖 (niè) 芽,即植物茎基或根部新长出的分枝或幼苗(如树木砍伐后树桩上长出的新枝)。此用法相对少见,且常被认为是“蘖”字的通假或特定用法,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少强调此义项。其联系可能在于“孽”与“蘖”在古音或某些语境中的关联,以及新芽如同“遗留”或“萌发”的状态。
“逋孽”主要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逃亡的罪人、残余的敌对势力或遗留的祸患,强调其需要被追讨或清除的性质。在更古老的或特定文本中,它有时也可能指植物的蘖芽,但此用法在现代已不常见。
参考来源: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权威辞书对“逋”、“孽”及合成词“逋孽”的解析。
- 引申义参考了部分古籍用例及文字学考释(如《说文解字》对相关字的训释)。
网络扩展解释
“逋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 词义构成:由“逋”(逃避、拖延)和“孽”(罪恶、祸害)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逃避罪恶”或“由逃避引发的祸患”。
- 引申义:指逃避法律制裁的罪犯,或拒绝承担责任、导致恶果的人或行为。例如因逃避责任引发悲剧时,可用此词形容结果。
二、历史与文学用法
- 指流窜的寇孽:在古籍中常用于描述叛乱或未被剿灭的敌对势力。如《北史》记载“荡清逋孽”,指平定残余叛乱势力。
- 军事语境:唐代元稹在嘉奖将士的文书中,用“讨定逋孽”表彰其剿灭流寇的功绩。
三、使用场景
- 现代用法: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强调逃避责任导致的负面后果,或形容顽固的隐患。
- 例句参考:
“他因逋孽未清,终致众叛亲离。”
“这场动荡的根源,实为前朝遗留的逋孽。”
四、补充说明
- 权威差异:词典类来源(如)更侧重社会伦理层面的解释,而历史文献(如、4)偏向实际军事或政治背景。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北史》或唐代元稹相关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力曹侣常伯谶兆愁色撺越敦爱恶人先告状放烟幕弹繁响分细盖饭干蛋瓜畴芋区刮刮拶拶规财画中人回潏胡腾舞江州车曒絜椒兰角艺近正九回肠军机处栲楚客冢阑班烂炳马背船唇靡旌谬沴谬巧南川挠弱拏手炮杖平剧贫嘴贱舌扑唐唐迁削奇骨蹊壑亲蚕森桂审案时移世异世园会收杀司译泰宇桃金娘腆颜铁砂抟换紊纷小时了了邪诞希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