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负箧的意思、负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负箧的解释

谓携书游学。箧,书箱。《北齐书·儒林传·张雕》:“﹝ 雕 ﹞精力絶人,负篋从师,不远千里。”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负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负箧”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ù qiè,其核心含义为“背着书箱”,常用来形容古代学子为求学而奔波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解释:

    • 负:动词,意为“背负、携带”。
    • 箧:名词,指“小箱子”,特指书箱。
    • 合称“负箧”即“背着书箱”,象征求学者的行装。
  2. 引申义:

    • 指携书游学,强调为学习长途跋涉的艰辛,如《北齐书》记载张雕“负箧从师,不远千里”。

二、文献出处与用法

  1. 经典用例:

    • 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描写作者早年求学的艰苦经历。
    • 清代文人亦用此词表达对学问的追求,如“负箧远去滇中游,从此故土无春秋”。
  2. 相关成语:

    • 负箧曳屣:扩展为“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进一步突出贫寒学子跋涉求学的形象。

三、现代语境中的运用

  1. 比喻义:
    • 可形容现代人为获取知识或理想而奔波,如“在青春中裹着诗意负箧而行”。
  2. 文化意象:
    • 常用于赞颂勤学精神,或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传统意象。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或查字典相关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负箧》的意思

《负箧》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背着箧篓”。箧(qie)指的是一种木制容器,有点类似于现代的背篓。《负箧》这个词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背着箧篓的场景。

拆分部首和笔画

《负箧》这个词由“贝”和“⺮”两个部首组成。其中,“贝”是表示贝壳或财物的象形字,“⺮”则是表示竹子的偏旁。根据笔画顺序,贝的笔画数为4,⺮的笔画数为6。

来源和繁体

《负箧》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关雎》之中,意为负重背篓。经典中的原文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之子于归,言秋采之。”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是「負箧」。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负箧》在古代的写法比较复杂,不同于现代简化的字形。具体的写法有些细微差异,可以参考《康熙字典》等古代字书。

例句

1. 他背着负箧艰难地走在山间。

2. 这位远足者不怕艰辛,负箧往山顶走去。

组词

1. 负担:承担重负。

2. 负重:背负重物。

3. 负累:不堪负荷的负担。

近义词

1. 背篓:背在背上用来装物品的篓子。

2. 扛包:指肩扛着包裹行走。

反义词

1. 轻松:不费力,不疲劳。

2. 背手:两手背在身后,不背负任何东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