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官的意思、司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官的解释

(1).主管官员。《后汉书·陈寔传》:“邻县人户归附者, 寔 輒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 李贤 注:“司官谓主司之官也。”

(2). 清 代各部属官的通称。指部内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七品小京官。《红楼梦》第一○五回:“话説 贾政 正在那里设宴请酒,忽见 赖大 急忙走上 荣禧堂 来,回 贾政 道:‘有锦衣府堂官 赵老爷 带领好几位司官,説来拜望。’”《镜花缘》第六五回:“ 卞滨 同 孟謨 带领司官,捧了各卷,进朝面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以五品司官而赐第赐帑,以本部郎中一年而即擢堂官,皆自来未有之旷典。”

(3).属官对其长官的自称。《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大人有侍郎兼衔,司官乃是新用的一个部曹,正与大人有堂属之分,这个称呼,乃是天经地义,一定而不可移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 雪舫 便一力担承在身上,説道:‘大人放心,司官总有法子説得他服服帖帖的来求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司官

在汉语词典释义中,“司官”特指明清时期中央官署中的中下级官吏,尤指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及都察院等衙门的属官,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与文书处理。其职能涵盖案件审理、公文起草、档案管理等,是维系部门日常运作的核心职务。


释义分项说明

  1. 历史语境与职能

    “司官”作为官职名称,源于明代六部体制,清代延续此制。其地位低于“堂官”(部门主官),高于“笔帖式”等低级吏员,主要承担部门内专项事务,如刑部司官负责案件复核、律例执行;户部司官管理赋税户籍等。

  2. 构词解析

    • 司:取“主管、执掌”之义(《说文解字》:“司,臣司事于外者”);
    • 官:指职务或任职者。二字结合凸显其“分管具体事务的官员”属性。
  3. 权威文献佐证

    《清史稿·职官志》载:“六部置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司官,分理曹务”,印证其职务层级及分工模式。清代典章制度文献《钦定大清会典》进一步明确司官需“核稿牍、察案例”,强调其行政与司法职能。


现代延伸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司官”一词已不具实际官职含义,仅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指代古代中层官吏。需注意区别于“司徒”“司空”等先秦官职,二者虽含“司”字,但职能与历史时期迥异。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
  3. 《清史稿·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钦定大清会典》(故宫博物院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司官”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所区别,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主管官员
    指负责某一事务的主要官员。这一用法可追溯至汉代,如《后汉书·陈寔传》中提到的“司官行部”,即指主管官员的职责范围()。

  2. 清代官制中的特定含义
    在清代,“司官”是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下属官员的通称,具体包括:

    • 郎中:各司的主官,正五品;
    • 员外郎:副职,从五品;
    • 主事:基层官员,正六品;
    • 七品小京官:更低层级的属官()。
  3. 属官对长官的自称
    下级官员在向上级汇报时,会以“司官”自称,以示隶属关系()。


二、历史演变与词源


三、现代延伸用法

在当代语境中,“司官”一词已不常用,但偶尔用于比喻公司或机构中负责专项事务的中层管理者()。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清史稿·职官志》或《后汉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抱肚被坚执鋭别集猼訑长撎辰地初程丹跸大平原斗心二龙犯触风华浊世風裘分庭富贵骄人公务车孤撮故吏含鸟鸿辞猴儿崽子环蛇化鱼绛笼贱卖熸亡皛光轿幰惊虑锦阵花营久淫鞠通窠役狼餐虎咽吏法林光流眺驴脸瓜搭马足龙沙弭宁迷觑眼啮啖启瞶振聋软温温升第生儿育女审判厅事实十世宥市医首戾舒气悚庆托腔玩服务外香篝香火因缘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