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妇女节的意思、妇女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妇女节的解释

[La***s’Day] 每年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

详细解释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简称。参见“ 三八节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妇女节是专为庆祝女性在社会各领域贡献、争取性别平等而设立的全球性纪念日。其全称为“国际劳动妇女节”,在汉语语境中常简称为“三八妇女节”或“妇女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为纪念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设立的节日”。

从历史沿革看,妇女节起源于20世纪初欧美工人运动。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发起罢工游行,要求缩短工时、增加工资和获得选举权,这一事件成为国际妇女节的雏形。1910年,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正式确立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联合国于1975年将其确定为官方纪念日。

在中国,妇女节最早由中国共产党于1924年在广州发起纪念活动,后于1949年写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成为法定假日。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妇女节当天女性职工应享有半天法定休假。

该节日承载三重核心意义:

  1. 纪念性:铭记全球妇女为争取平等权利进行的斗争,如美国纺织女工罢工事件;
  2. 表彰性:肯定女性在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成就,如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科研贡献;
  3. 倡导性:持续推动性别平等,消除就业歧视等社会问题,呼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五条。

现代庆祝形式包含政府表彰先进女性代表、企事业单位组织专题讲座、学校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课程等。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统计,2024年全国共举办妇女节主题活动超12万场次,覆盖人群逾8000万人次。

网络扩展解释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又称“三八妇女节”或“国际妇女节”,是每年3月8日庆祝的全球性节日,旨在纪念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历程,并肯定她们在社会各领域的贡献。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定义

“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与国际和平日”,中文常简化为“三八妇女节”或“国际劳动妇女节”。其核心词“妇女”在中国语境中泛指成年女性,强调劳动阶层女性争取权益的历史背景()。

二、历史起源

  1. 早期抗争:始于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抗议低薪和恶劣工作条件()。
  2. 确立节日:1908年芝加哥女工大规模罢工后,1910年哥本哈根国际社会主义妇女大会正式提议设立,以克拉拉·蔡特金为代表的先驱推动()。
  3. 全球认可:联合国1975年将其定为官方节日,中国自1924年起正式纪念()。

三、核心意义

补充:部分商家将妇女节异化为“女神节”“购物节”,但本质仍是女性权益日。可通过阅读联合国妇女署报告(来源、10)了解最新全球性别平等进展。

别人正在浏览...

凹凸不平保摄草木皆兵呈稿痴儿女酬谢大检查帝功丁步帝室封灵凤职赋才绀幡格尔木市艮背謌诵官娃故邱害胜奸暴降户戛敔惊魂荆轲精湿金铄纠耳计务溘谢枯苗望雨蓝皮老空人连帅灵曜流睇吕公縧噢咻庖脍七十二钻仁隐容忍若明若昧散精三善扫射上回世利十日平原世烛踏灯髫童颓气完地亡厝窝脓包无穷递缩等比数列霞岫卸顶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