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木皆兵的意思、草木皆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木皆兵的解释

[every bush and tree looks like an enemy—a state of extreme nervousness,as if surrounded by enemies;apprehend danger in every sound] 《晋书·苻坚载记》:淝水之战,苻坚看到 东晋军队阵容严整,又远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十分恐惧。后用以比喻惊慌失措、猜忌敏感的心态

详细解释

前秦 主 苻坚 在 淝水 战败,与弟 苻融 登 寿春 城而望 晋 师,见阵容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 八公山 上草木,皆类人形,对 苻融 说:“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见《晋书·苻坚载记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作“又望 八公山 上草木,皆以为 晋 兵”。后因以“草木皆兵”形容惊恐万状,疑虑重重。 梁斌 《播火记》二一:“你是十年前见过一条蛇,如今看见井绳都打哆嗦,不要草木皆兵!”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草木皆兵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草木皆兵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成语,字面意为“把草木都当作敌兵”,比喻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的心理状态。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史料角度解析其含义与用法:


一、核心释义


二、历史典故与出处

成语典出《晋书·苻坚载记》:

“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东晋时期,前秦君主苻坚率大军进攻东晋,于淝水之战前观察晋军阵营时,因内心畏惧,竟将八公山上的草木误判为敌军,暴露其心虚之态,最终兵败。


三、用法与例句

  1. 语法功能

    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常与“风声鹤唳”连用(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强化恐慌氛围。

  2. 典型例句

    • 突发事件后,民众应避免草木皆兵,需理性甄别信息。(《汉语成语大词典》示例)
    • 敌军溃退时草木皆兵,连夜风声鹤唳。(历史语境用法)

四、近义对比


五、权威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官网释义

: 王力.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 商务印书馆, 2005.

: 房玄龄. 《晋书·卷一百十四·苻坚载记》[DB]. 中华书局点校本.

: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Z].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 朱祖延. 汉语成语大词典[Z]. 中华书局, 2002.

网络扩展解释

“草木皆兵”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或紧张时疑神疑鬼的心理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背景是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前秦皇帝苻坚率军攻打东晋时,因轻敌冒进,在观察敌情时误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晋军士兵,最终因恐慌而大败。这一典故生动展现了人在高度紧张时的错觉。

二、核心含义

三、用法特点

四、关联词汇

五、现代应用

该成语不仅用于军事或历史语境,还可描述现代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例如:


小知识:成语“草木皆兵”常与“风声鹤唳”连用,二者均出自淝水之战,共同刻画了前秦军队溃败时的恐慌心理。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叟黄童卑佞焙人褊塉敝帚自珍不枕操觚怅触长壬赤绦畴庸穿胷春鸿大彭大医登科都蓝断裳犯谏废缺丰功抚今怀昔诰毖櫜鞬鹤颈何幸环写花噪狐奔鼠窜锦香囊居息枯河枯耘伤岁离罢里儿礼门义路露版鸟兽行品件浅薄前殿浅要桥洞诮呵弃井青巘壤驷饶野揉斲如花似玉圣城深樾水村螳螂浯溪无烟钢瞎胡闹小行消御希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