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匡的意思、扶匡的详细解释
扶匡的解释
(1).犹扶助。 明 何景明 《闻河南捷呈阁内诸公》诗:“中丞兼节制,上宰极扶匡。”
(2).亦作“ 扶筐 ”。星名。《星经》卷下:“扶匡七星,在天柱东,主桑蚕之事。”《晋书·天文志上》:“﹝天棓﹞东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劝蚕也。”
词语分解
- 扶的解释 扶 ú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搀扶。扶正。扶老携幼。 帮助,援助:扶养。扶植。扶危济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扶梯。沙发扶手。 姓。 .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匡的解释 匡 ā 纠正;匡正。匡谬。 救:匡救。匡复。匡时济世。 辅助,帮助: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匡算。匡计。 古同“筐”。 姓。 笔画数:; 部首:匚; 笔顺编
专业解析
"扶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匡扶、匡正、扶助,常用于描述对君主、国家或正义事业的扶持与匡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典籍的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匡正扶持
- "扶"指用手搀扶、支持、帮助;"匡"指纠正、端正、救助。二字结合,意为纠正偏差,给予扶持,使归于正道或稳定。常用于形容大臣辅佐君主、贤能之士挽救国家危难或维护正义。
-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收录该词,释义为“匡正扶持”。
-
典型语境:辅佐君主/挽救国家
- "扶匡"最常出现在描述臣子竭诚辅佐君主、安定国家社稷的语境中。它强调的不仅是简单的帮助,更包含纠正过失、拨乱反正的积极行动。
- 来源:历史典籍中常见此类用法。例如:
-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中,士人常以"扶匡社稷"为己任。
- 后世文学作品中,如描述诸葛亮等名臣时,常用"扶匡汉室"来形容其辅佐刘备父子、力图恢复汉朝正统的功业。可参考《三国志》及相关评述(如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
-
引申义:匡扶正义/扶持正道
- 超出政治范畴,"扶匡"也可用于更广泛的层面,指匡扶正义、扶持正道、挽救危局。这体现了对道德准则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 来源:此义项在古文中亦有体现,是核心释义的自然延伸。相关思想可见于儒家经典中关于士人责任担当的论述。
-
词性及用法
- "扶匡"通常作为动词使用。
- 其宾语常是"社稷"、"王室"、"汉室"、"国家"等代表政权或国家的词,或是"正义"、"正道"等抽象概念。
“扶匡”是一个具有庄重色彩的古汉语动词,意为匡正扶持,使归于正道或安定。它最常用于描述臣子忠心耿耿地辅佐君主、匡正时弊、挽救国家危亡,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的行动力。其意义亦可引申为匡扶正义、扶持正道。该词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士人担当与济世情怀的期许。
网络扩展解释
“扶匡”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动词含义:扶助正义
- 字义解析
- “扶”指扶持、帮助,“匡”指纠正、挽救,组合后意为扶持公道、匡正错误,常用于表达对正义力量的维护。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强调对正道的支持。例如明代何景明的诗句“上宰极扶匡”(出自《闻河南捷呈阁内诸公》),即指高位官员对国家的匡扶。
二、名词含义:星宿名称
- 天文指代
- 又称“扶筐”,是古代星象中的七星组合,位于天柱星东侧。根据《星经》《晋书》记载,此星宿主掌桑蚕事务,象征农事丰收。
- 文化意义
作为传统星宿体系的一部分,反映了古代对自然与农业的重视。
三、综合释义
“扶匡”既可描述抽象的社会行为(扶助正义),也可指向具体的天文实体。其词义跨度体现了汉语词汇在人文与自然领域的交融性。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星宿位置或历史用例,可查阅《星经》《晋书·天文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淳本俸步空不爽毫发侧直长白山脉插身驰毫楚臣词穷理绝大管家赶面孤行己见还藩含贷好听花判虎拜会别慧典惠好阶霤结束今学羁絏虀糟口嘴来龙去脉劳务出口掠彴李膺门馆卵石不敌麦李没脸没皮邈古鸣指鸣钟食鼎磨砥刻厉木鸡养到啮岸飘卷掊刻前去螼蚓牲物圣诏神检实力派诉人宿生探照梯愚入圣通货推分推擢王室万绪千头未省芜荑见素抱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