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除揩擦。 明 蒋陆完 《<长安客话>序》:“到处走荒臺断碑,苔封蘚锁,披拭捫摸,虽风云鱼鸟不能得, 仲舒 飞览得之。”
“披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披拭”主要指扫除揩擦,常用于描述清理覆盖物(如苔藓、灰尘)的动作。例如在古籍中,它被用来形容对荒废石碑的清理过程。
字词结构
文献用例
明代蒋陆完在《<长安客话>序》中写道:“到处走荒臺断碑,苔封蘚锁,披拭捫摸”,描述了对苔藓覆盖的古碑进行清理和触摸的场景。
部分来源(如)提到“披拭”与“整理衣冠”相关,可能源于对“披”字“整齐”含义的引申。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披拭”的核心意义是清除覆盖物并擦拭干净,常见于古籍中对古物清理场景的描述。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长安客话》等文献原文。
披拭(pī shì)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用布、毛巾等擦拭或擦去。
披拭的部首是手(扌)和布(巾),总共有12画。
披拭是由“披”和“拭”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披”表示打开、展开的意思,用手将东西展开;“拭”则表示擦拭、抹去。
披拭的繁体字为「批拭」。
在古时候,披拭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由部首和形旁组合而成,比如「扌彗」、「扉朮」等。
1. 她用毛巾披拭身上的汗水,感觉凉爽了许多。
2. 他披拭着汗水,喘着粗气。
3. 妈妈用湿毛巾披拭了一下我的脸。
披风、拭目、披头散发、披荆斩棘
擦拭、抹拭、擦去、擦干
沾湿、弄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