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附和协。《国语·齐语》:“是以大国惭媿,小国附协。”《宋书·徐湛之传》:“ 湛之 为大将军 彭城王 义康 所爱,与 刘湛 等颇相附协。”
“附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ù xié,其核心含义为“亲附和协”,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词义构成
语境应用
多用于描述群体或国家间的依附与协作关系。例如:
与现代用法的差异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盲目附和”,但此含义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读,需结合语境判断。
字义分解参考
“附协”强调通过依附实现和谐协作,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如需引用,建议优先依据《国语》《宋书》等经典语境,避免混淆现代衍生义。
《附协》是指附加条件和协议的意思。
《附协》的拆分部首为阜(阝)和言(讠),总共有8个笔画。
《附协》这个词来源于汉语,用来表示在某项协议或合同中加入附加的条件。
《附协》的繁体字为「附協」。
在古时候,汉字《附协》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部首阜和言组成。
1. 我们可以考虑在合同中加入一条《附协》。
2. 这份协议只有在满足所有《附协》的条件下才能生效。
附加、协议、附带、条件等是与《附协》相关的常用词汇。
类似的词语有:补充协议、额外条款等。
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与《附协》对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