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赍传的意思、赍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赍传的解释

亦作“賷传”。奉旨传宣。《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玉帝 见奏,即传玉旨差 周 广 为使,賷传詔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赍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现代常用词有所不同,主要与古代文书传递制度相关。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辞书的详细解释:

  1. 本义:携带官方文书传递

    • 指古代传递公文、命令或信息的一种方式,特指由专人携带(赍)着官方文书(传)进行传递或送达。这里的"赍"意为"携带、持送","传"指"符信、凭证"或"官方文书"(如通关文牒、朝廷命令等)。
    • 来源:此释义为《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0卷第6页所收录的核心义项。
  2. 古代文书传递制度的具体体现

    • 在古代,尤其是汉代,"传"是一种重要的通行凭证或官方文书。"赍传"强调的不是通过驿站接力传递(如"邮传"),而是由特定人员(如使者、官吏)亲自携带并负责送达目的地。这种方式常用于传递重要或紧急的文书、命令或物品。
    • 来源: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2版中"赍"与"传"的相关释义及历史背景说明。
  3. 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 "赍传"反映了古代信息传递和行政管理的方式。持有"传"的人可以在沿途驿站获得食宿、更换马匹等便利,以确保文书快速、安全地送达。常见于描述朝廷使者出行、颁布诏令、紧急军情传递等场景。
    • 来源:结合《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对"传"(zhuàn)作为符信、驿传凭证的解释,以及历史文献(如《史记》、《汉书》)中相关用例的语境分析。
  4. 引申与相关

    • 虽然"赍传"的核心含义指向文书传递,但在具体语境中,"传"所代表的内容也可能引申指代所携带的命令、信息本身。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历史词汇。
    • 来源:综合《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第二版)对"赍"字"持送"义项的解释及"传"字相关义项。

权威参考来源链接(请确保链接有效):

网络扩展解释

“赍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奉旨传宣,即传达皇帝或上级的旨意。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强调传递命令的官方性和权威性。

二、异体写法

可写作“賷传”,属于同音异形词。

三、文献出处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中有用例:“玉帝见奏,即传玉旨差周广为使,賷传詔旨。”
(描述玉帝派遣使者周广传达诏书的情节,体现“赍传”的宗教或神话语境用法。)

四、综合解析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警世通言》原文或古代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挨蓝百年拔突冰合常论赤都心史吃晌酬荅翠裾翠粒代运掸掸德几洞府发烟弹粉白黛緑服翼更苏苟妄灌米汤孤陋郭郎子号火闳识孤怀怀拥花腊搽缓坡胡觑贱务焦面王鸡台究治计制棱棱挣挣炼铁炉陇坻隆刑峻法皮笠匹植破巢孅儿牵目清级热巴人工湖镕古铸今塞角三迳省舍申励神丧胆落素定讨头亭侯同然一辞头疼脑热蜕形威仪师涎着脸嚣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