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河山带砺的意思、河山带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河山带砺的解释

封爵之誓词。极言国基坚固,国祚长久。语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 河 如带, 泰山 若厉。国以永寧,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 河 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絶耳。”按,厉同“ 礪 ”。 唐 陆贽 《赐李纳王武俊等铁券文》:“功载鼎彝,名藏王府,子孙代代,为国勋臣,河山带礪,传祚无絶。” 明 宋濂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序:“﹝皇上﹞復念开国诸臣劳烈之多,锡以铁券以申河山带礪之誓。” 李光 《河山》诗之一:“河山带礪等閒封,惭愧旂常负鼎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河山带砺”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原写作“河山带礪”,亦作“带砺山河”。该成语由“河山”与“带砺”两部分组成:“河山”指黄河与泰山(一说泛指山河疆土),“带砺”中“带”为衣带,“砺”为磨刀石,字面含义是“黄河细如衣带,泰山小如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或世事变迁的可能性极低,后引申为形容国家疆土永固、誓言或盟约坚定不移。

典故出处

此成语最早见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汉高祖刘邦分封功臣时立誓:“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为即便黄河缩窄如衣带、泰山磨小如砺石,分封的爵位仍将世代传承,表达对功臣后代永保地位的承诺。

语义演变

在历史文献中,“河山带砺”逐渐从具体的地理比喻演化为对国家长治久安或情谊坚贞的象征。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贺收复蔡州表》中以“山川带砺,永存带砺之盟”形容国家统一后的稳固局面。现代用法中,该成语多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强调对国土、友谊或承诺的坚定信念。

权威参考

根据《汉语大词典》,“河山带砺”被定义为“极言历时久远,山河变化亦难改其约”,其核心意义在于“以山河为凭,喻誓约不可移易”。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亦收录此词条,注明其常用于书面语,具有庄重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河山带砺”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相关背景:

一、核心含义

  1. 字面解释
    黄河细如衣带,泰山小如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国家基业稳固,即便经历动荡也永不改变。常用于形容对国家或誓约的坚定信念。

  2. 象征意义
    通过黄河与泰山的缩小化比喻,强调国土的坚固不可动摇,以及誓约的永恒性。如古代帝王分封功臣时,以此誓言表示爵位传承的可靠性。


二、出处与典故


三、结构与用法


四、文化内涵

这一成语承载了中国古代对国土永固的期许,尤其在政权更迭或外敌入侵时(如近代列强侵华),常被文人志士引用以表达守护山河的决心()。例如李光诗句“河山带砺等闲封”即借其抒发家国情怀。


五、现代应用

如今多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强调承诺的持久性,如国际条约、企业合作等语境。例如:“两国协定如河山带砺,经得起时代考验。”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诗句用例,可参考《史记》相关篇章或李光《河山》诗作。

别人正在浏览...

暗昧百合科变化补骨脂铳礮词卷丛祠翠佩挡调殚技打扰瘨眩敌情放生池分别忿愤富绅扶危翼倾浮现宫户观仰国副槐国毁舟为杕记分劲直金融菌子巨型快游宽窄粮胥理论联系实际泠风流动资金虑思民伍默听难解难分偶章清微家七州人英三班奉职羶根沈弃诗轴双头郡司炉随珠和璧贪恡陶熔往述违志滃浡无愧衾影先职宵祲小算盘奚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