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浮桴的意思、浮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浮桴的解释

(1).《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后以“浮桴”谓乘舟航行。 宋 叶适 《高永州墓志铭》:“浮桴百艰,终也望洋。” 郭沫若 《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昔 鉴真 盲目,浮桴 东海 。”

(2).指小筏子。 郭沫若 《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船上的人有的把纸带集成一团,投上岸去,岸上的又想把它投上船来,然而在中途坠落了--落在了下面的浮桴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浮桴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浮”与“桴”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浮”指物体漂于水面或空中,“桴”指小筏子或房屋的次梁。组合使用时,“浮桴”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1. 本义指代漂浮的筏具 《古代汉语词典》记载,“浮桴”最早见于《诗经·周南》的注解文献,特指用竹木捆扎而成的水上交通工具,如“乘浮桴以渡湍流”。这一用法在唐代李善注《文选·江赋》中得到印证,描述为“编竹为桴,顺流而浮”。

  2. 引申为动荡漂泊的象征 宋代《广韵》收录该词时,已衍生出比喻义项,常与“萍梗”“蓬转”等词并置,表达人生境遇的不确定性。例如朱熹《朱子语类》有“世事如浮桴,须臾不可执”的哲学阐释。

  3. 建筑术语中的特殊指涉 清代考据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到,部分方言区将屋顶结构中起支撑作用的横木称为“浮桴”,取其“架空承重”的特性。该用法在《中国建筑术语辞典》中被列为古建筑专业词汇。

  4. 现代汉语中的文学化表达 当代《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归入书面语范畴,多用于诗歌或散文中营造古典意象,如“星垂平野阔,月涌浮桴轻”的修辞手法,体现对传统词汇的继承与创新。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浮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乘舟航行
    源自《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所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里的“桴”指竹木编成的小筏子,后以“浮桴”比喻因理想无法实现而选择远行或避世。例如宋代叶适在《高永州墓志铭》中写道“浮桴百艰,终也望洋”,郭沫若的诗词也引用此典,如“昔鉴真盲目,浮桴东海”。

  2. 指代小筏子
    在具体语境中,“浮桴”也可直接指代小型船只或筏子。例如郭沫若在《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中描述:“纸带落在了下面的浮桴上”,此处“浮桴”即指水面上的小筏。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现代日常使用较少,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向。如需更权威的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矮胖百奸豳公比数搏景步骤采撷廛舍乘虚蹈隙驰魂夺魄踹踏楚辞章句出声大斗遁夫翻叛逢福粪箕分色鬼魅还屦皇明黄雨家厨涧沟驾盐车劫灰计说寇警刳剥冒领没劲冥镪莫可名状磨濡牧户配婚泼口青梼软香巢入宅傻儿凹身殉十二辰虫十连食啮收缚束手束足束腰汤猪拓片王鼎望屋以食玩偶之家五间乌银狎逼絃幺贤知心胆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