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击缶。《汉书·杨恽传》:“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缶,瓦器也。 秦 人击之以节歌。”
“拊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历史文化背景两方面解析:
字义拆解
文化内涵
拊缶是先秦时期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用于宴会或祭祀。因缶音色质朴,常与“雅乐”对比,象征简朴的民俗文化。例如《诗经·陈风》中“坎其击缶”便描绘了击缶为乐的景象。
现代关联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曾以“击缶而歌”表演重现这一古俗,引发对缶文化的关注,但演出中“缶”为结合现代设计的道具,非完全复原古制。
由于未检索到直接文献,以上分析基于字源、类似用例及文化史背景综合推断。若需更精准的文献考据,建议查阅《说文解字》《古代乐器考》等专著。
拊缶(fǔ fǒu)是一个具有古代意义的汉字词语。它是指用手掌轻轻拍打瓦器或陶缶的动作。
段落2(h2标签):拆分部首和笔画拊缶的部首是手部(扌),由手部(扌)和缶部(缶)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2。
段落3(h2标签):来源与繁体拊缶字最早出现在《尔雅》一书中。在繁体字中,拊缶变为「拊缶」。
段落4(h2标签):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写法中,拊缶的形状略有不同。它的上部类似于手掌,下部类似于陶缶。整个字形寓意了"用手拍打陶缶"的动作。
段落5(h2标签):例句1. 他用手掌拊缶,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2. 小孩子喜欢用手掌拊缶玩耍。
组词:拊掌、拊心、拊石
近义词:拍打、拍击
反义词:拔罐、推缶
被囊变雅蔽天凑兴弹剑作歌迭用笃敬丰取刻与風聞風中燈公修公德,婆修婆德龟年鹤算瞽见合颖咶噪讙呶户絶交马计不反顾京辅胫脡激起久而久之九宫真人沮胆隽敏看楼孔席不适料检廫廓离弦走板旅游区汶浊淼茫铭识瞑卧民政哪吒劈风斩浪平贜颀甫穷下渠黎染神乱志蜃蛤生位十八重地狱时月说头疏索太瘦生天棘天意童丱透髓文典温朴衔橛笑面虎心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