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经传闻而得知。《汉书·南粤传》:“又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 颜师古 注:“风闻,闻风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天子风闻外边公论,亦有厌倦之意,遂从其请,以使相判 江寧府 。”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十:“ 王菊生 早已风闻, 刘雨生 跟 盛佳秀 十分相好,只差拜堂了。”
2.经传说得知的消息。《晋书·顾和传》:“明公作辅,寧使网漏吞舟,何缘採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他时若有风闻入,我和你一一还当奏圣明。” 鲁迅 《三闲集·通信》:“于是接着是清党,详细的事实,报章上是不大见的,只有些风闻。”
3.见“ 风闻言事 ”。
4.指御史。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而况职匪风闻,古有常守。”
“风闻”(繁体为“風聞”)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通过传闻得知
指未经证实、通过他人传播的消息获知某事。例如《汉书·南粤传》中记载:“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意为通过传闻得知祖坟被毁。现代用法如“风闻局长因受贿判刑了”,强调消息来源的间接性。
指传闻本身
也可表示传闻的内容,如鲁迅在《三闲集·通信》中提到“只有些风闻”,即指未经证实的消息。
古代御史的职责
历史上“风闻”与“风闻言事”相关,指御史(监察官员)可依据传闻弹劾官员,无需提供确凿证据。
作为御史的代称
因御史职能特点,“风闻”有时直接代指御史这一官职。
“风闻”强调信息的间接性和未经验证性,既可用于日常表达(如“风闻某事”),也承载历史文化内涵(如古代监察制度)。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其多重含义。
《風聞》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传闻、谣言。它描述了一种不确切且可能基于道听途说的消息或消息。
《風聞》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風聞》的用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书籍《周易·系辞上》中,意为传闻或听闻。
《風聞》的繁体形式为「風聞」
古时候,《風聞》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保持了现代的形态。
以下是几个使用《風聞》的例句:
一些与《風聞》相关的组词有:
与《風聞》意思相近的词有:
相反地,与《風聞》意思相反的词是:
褊陋变速避风头苍筤漕藏尺缣迟豫虫霜从孙丹术道记等速钉铛帝子动身风树之感改俗迁风感恩图报感招根繇隔宿粮构肆孤存归薄归因于过台鸿明后章黄鹤焦烁鴶鸲结陈京镇尽心尽力克敌制胜夔门躝跞掠楚灵幻力正龙挂鸾几棚子譬似闲启母石腃发拳握取亲日省呻唤式规水渌渌窣堵波蔌蔌天眼开脱珥晚西武状元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