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疏索的意思、疏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疏索的解释

亦作“疎索”。亦作“踈索”。1.离散;分散。 唐 骆宾王 《畴昔篇》:“当时门客今何在?畴昔交朋已疎索。”一本作“踈索”。 宋 陆游 《病后自咏》:“闭户交朋疏索尽,捐书日月破除难。”

(2).疏远冷淡。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 宋 陆游 《好事近·寄张真甫》词:“烦问 剑 南消息,怕还成疎索。”

(3).寂寞无聊。 北周 庾信 《晚秋》诗:“凄清临晚景,疎索望寒阶。” 唐 白居易 《酒熟忆皇甫十》诗:“踈索柳花盌,寂寥荷叶盃。” 宋 陆游 《叹老》诗:“酒徒分散情疏索,棋敌凭陵意頡頏。”

(4).稀疏,稀少。 唐 司空图 《寄考功王员外》诗:“白鸟间踈索,青山日滞留。” 唐 温庭筠 《酒泉子》词:“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5).懒散寡合。 唐 贾岛 《斋中》诗:“耽静非谬为,本性实疎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疏索"是汉语中较为少用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语素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疏"本义为清除阻塞(《说文解字》释作"通也"),引申出稀疏、疏远等义;"索"本指绳索(《说文》"草有茎叶可作绳索"),引申为寻求、寂寞等义。二字组合后产生两个主要义项:

  1. 人际疏远:指关系冷淡或断绝往来,如《汉语大词典》引《二刻拍案惊奇》"渐渐疏索,不相往来"
  2. 萧条冷落:形容环境或境遇的凄凉,如《现代汉语词典》注"冷落萧条"义

二、词性特征 该词作形容词时可独立使用(如"门庭疏索"),作动词时多接宾语(如"疏索旧交")。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具有文言色彩。

三、典籍用例 唐代李商隐《赠从兄阆之》诗"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中,注家或解"疏索"为冷落境遇。明代《醒世恒言》"不上三年,产业赔散,童仆逃亡,单单剩得夫妻二人,亲诣故乡,渐至疏索"则完整呈现词义演变过程。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版)

网络扩展解释

“疏索”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根据多个词典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义项:

1. 离散分散
指事物或人际关系的分离、散落状态。如唐代骆宾王《畴昔篇》中“畴昔交朋已疎索”,宋代陆游《病后自咏》中“闭户交朋疏索尽”,均表达旧友离散之意。

2. 疏远冷淡
形容人际关系的淡漠疏离。唐代高适《邯郸少年行》以“黄金用尽还疏索”暗喻金钱散尽后人情淡薄,宋代陆游词中也用“怕还成疎索”表达对友人疏离的担忧。

3. 寂寞无聊
指心境上的孤寂寥落。如北周庾信《晚秋》中“疎索望寒阶”,唐代白居易《酒熟忆皇甫十》中“踈索柳花盌”,均通过景物描写传递寂寥情绪。

4. 稀疏稀少
描述事物分布不密集的状态()。如陆游《叹老》中“酒徒分散情疏索”既指人少,也暗示情感的寡淡。

5. 懒散寡合(较少用)
个别词典提及此义(),指性格上的散漫不合群,但古籍例证较少。

补充说明:

如需具体诗句的完整赏析或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唵嗒暴强胞衣鄙劣炒铁蛼螯乘乖牀头人慈笃丛篁村庄蛋卷渡引反惑帆楫范张鸡黍发羌赅洽寒树謞激鹤躯画报轘裂灰烟瘴气货驳鹄峙金身酒户楷栻愣愣磕磕力屈流标刘随州乱作一团磨壠恼懆内款蒲菴签字巧干穷空嬛緜攘磔日进斗金日历软脂酸三过其门而不入伤命试官实租授奖守位枢府松皮琐絮踏雪天诛地灭卫阙温淳柙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