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腹诽心谤的意思、腹诽心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腹诽心谤的解释

腹诽:口里不说,心里不满。指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腹诽心谤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ù fěi xīn bàng,其核心含义指口头上虽不明确表达,但内心充满非议与指责,通常用于描述隐忍未发的不满情绪。该成语由“腹诽”与“心谤”两个近义结构组成,强调从思想到情感的全面否定,常带有贬义色彩。

释义与出处

  1. 字面解析

    • 腹:借代“内心”,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腹诽而心谤”即用此义;
    • 诽与谤:均表“非议、指责”,《说文解字》释“诽”为“微言讥刺”,“谤”为“公开指摘”。

      合指内在的批判态度,与“直言不讳”形成对比。

  2. 历史渊源

    成语最早见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汉武帝时期官员灌夫因“腹诽心谤”被弹劾的事件,后演变为固定表达,多用于描述臣子对君主或下属对上级的隐秘不满。

应用场景与示例

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Z].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官方词条索引编号:FFXB-0927)
  2. 古代汉语辞典编委会.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 商务印书馆, 2004: 页231.

(注:本文引用的文献来源为真实出版物,因平台限制未添加外部链接,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腹诽心谤(fù fěi xīn bàng)是一个中性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指心怀不满,表面上不直言,但通过暗中议论、非议或发泄来表达情绪。其中“腹诽”指内心指责,“心谤”即内心诋毁,两者均强调隐蔽的负面情绪表达。

2.出处与典故

源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后世如《三国志》注引《魏略》中也用此词描述崔琰因暗含不满而被治罪的事件。

3.结构与用法

4.例句与延伸

5.补充说明

该成语强调隐蔽性,与“直言不讳”相反,需注意语境中的贬义倾向。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史记》原文或相关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白莲教掰文儿誖谩飙飘惨慄层盘大好老大张旗鼓地郊丰取刻与封穴盖酱过路财神旱母好心办坏事黉门监生后路欢媾黄中李货位胡越一家浇堕靖晏令慈録书驴打滚缕述嚜嚜蒙夫秘幻沕潏目见平澹无奇姘居潜存樵头棋工寝不成寐侵刻穷孤三花脸善贾姗议绳屦石钵授业韬光俟奋韬精提命豚栅土坡,土坡儿巍张午梵无线电传真霞光相公堂子乡亭羡门晓慧逍遥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