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nowballing usury in the old society where the borrower was required to pay interest on interest] 〈方〉∶一种高6*利6*贷,规定到期不还,利息加倍,以后越滚越多,像驴翻身打滚一样。比喻翻了又翻,常用来指重利盘剥
(1).高6*利6*贷的一种。放债时规定,到期不还,利息加倍。利上加利,越滚越多,如驴翻身打滚,故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向 韩老六 借钱贷粮,要给七分利、八分利,还有驴打滚,小户拉他的饥荒,一年就连家带人都拉进去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一章:“这黑了心的老地主,说的是使他三十块钱埋葬我那苦命的儿媳妇,可是他那驴打滚的高6*利6*贷,扣来扣去只给了我二十块。”
(2).用黍面、豆粉等制成的一种甜食品。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六:“有香甜可口的‘驴打滚’,也有一个大子儿一碗的豆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驴打滚汉语 快速查询。
“驴打滚”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起源与制作
“驴打滚”是东北地区、北京和天津的传统小吃,以黄米面(或糯米面)为皮,包裹红豆沙馅,外层滚上炒熟的黄豆粉制成。其口感软糯香甜,豆香浓郁。
名称由来
因制作时裹黄豆粉的步骤,类似驴在沙土中打滚扬尘的场景,故得此名。这一说法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慈禧时期,原名为“豆面糕”。
高利贷形式
在方言中,“驴打滚”指一种高利贷模式:若借款人未能按期还款,利息会加倍计算,利滚利叠加,如同驴打滚翻腾般越积越多。此类借贷方式常见于旧社会,具有剥削性质。
引申比喻
该词也用于形容事物或债务以滚雪球方式增长的现象,例如“驴打滚式利息”。
“驴打滚”既可指代特色甜点,也可比喻高利贷模式,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驴打滚》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非常欢乐得像驴子在地上打滚一样。它意味着某人非常开心,欢天喜地。
《驴打滚》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四个部首:马、扌、一、水,并且有12个笔画。
《驴打滚》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该段描写了一位聪明的人得到了最适合他的职位,比作“驴发现了自己适合的草料园地后,欢快地在地上打滚”。这个成语的形象非常生动形象,用来形容人们高兴的样子非常贴切。
《驴打滚》的繁体字为「驢打滾」。
在古代,驴打滚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将「驴」写作「驢」,但其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他得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后,非常高兴,简直像驴打滚一样。
欢快、高兴、开心、欢天喜地等。
开怀大笑、欢笑雀跃、喜笑颜开等。
愁眉苦脸、忧心如焚、郁郁寡欢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