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oute of retreat]∶军队背后的运输线或退路
抄敌人后路
(2) [a way of escape]∶比喻回旋的余地
留条后路
(1).后面的道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岭表赋》:“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絶岸。”
(2).军队背后的运输线或后退之路。《北史·崔浩传》:“ 晋 齐郡 太守 王懿 来降,陈计,称 刘裕 在 洛 ,劝以军絶其后路,则 裕 军不战而可克。” 杨朔 《平常的人》:“他那个班的任务是炸江桥,断绝敌人逃跑的后路。”
(3).以后的人生道路。《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我取个少年门生,他后路悠远,官也多做几年,房师也靠得着他。”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七章:“想起儿子、闺女的后路;也想起 李世丹 放了 马小辫 和叫他‘老大爷’那些事儿,身上那股子劲头变得更大了。”
(4).比喻转圜的余地;退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这会子你帮我一手,也能留一个后路。”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二回:“ 日本 鬼子终究完了蛋,你们落个什么下场?也该想想后路呀!”
(5).行军时居后的部队。
“后路”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意义
指“后面的道路”,即物理空间上的退路或运输线。例如南朝宋·谢灵运在《岭表赋》中写道:“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
军事术语
指军队背后的运输线或撤退通道。例如:“抄敌人后路”即切断敌方退路。
回旋的余地
比喻事情发展中的退路或可调整的空间。例如:“做事要留后路”意为保留补救机会。
人生或未来的选择
引申为人生后续的发展路径。如《警世通言》中提到“他后路悠远,官也多做几年”,指长远的人生规划。
通过不同语境,“后路”既可指具体路径,也可表达抽象的策略或选择空间。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
《后路》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后方的道路或逃脱的途径。它可以用来形容一种从困境中寻找出路的办法或方式。
《后路》这个词的部首是“辶”(辵),是表示行走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是11画。
《后路》一词的来源比较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由于现代汉字的简化,繁体字“後路”仍然保留在一些传统文化和书籍中使用。
在古代,古人们写《后路》的字,曾经使用过不同的书写方式和字形。然而,这些书写方式已经逐渐演变为现代标准字形,只有在古代文献和古代印章中才能看到它们。
1. 当他陷入了困境时,他迅速寻找了一条后路。
2. 她很机智地看出了问题所在,并找到了解决的后路。
3. 在这个危机时刻,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有效的后路。
后路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不同的词组:
1. 后路堵塞:指在困境中找不到逃生的出口。
2. 后路维持:指在困境中保持一条应对困境的途径。
3. 后路艰难:指在困境中后方道路困难重重,难以脱身。
与《后路》意思相近的词语有:“退路”、“后门”。
与《后路》意思相反的词语有:“死路”、“绝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