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告的意思、抱告的详细解释
抱告的解释
明 清 制度,原告可委托亲属或家人代理出庭,称抱告。 明 张居正 《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今后生员,务遵明禁。除本身切己事情,许家人抱告,有司从公审问,倘有寃抑,即为昭雪。”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抱告》:“《周礼·小司寇》‘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今有官职之人与人讼,必使家人抱告,所以贵贵也。按: 左氏 …… 卫侯 与 元咺 讼, 宁庄子 为辅, 箴贞子 为坐, 士荣 为大理,亦是‘抱告’之滥觴。”《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里正在序稿,突然 贾 家遣个抱告,言已查出被人谋害形蹟。” 戴鸿森 注:“ 清 朝制度:在职官员或妇女进行诉讼,可以派遣家丁或亲属代表投案,叫‘抱告’。”
词语分解
- 抱的解释 抱 à 用手臂围住:拥抱。抱小孩儿。合抱。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进取)。 围绕,环绕:山环水抱。抱厦(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亦指后面毗连的小房子)。 胸怀愿望,志向:抱负。 心里存着,怀有:抱怨。抱
- 告的解释 告 à 说给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诫。告诉。报告。劝告。奔走相告。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发。告状。控告。 表明,请求:告老。告急。自告奋勇。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告成。告竭(宣布某种东
网络扩展解释
“抱告”是明清时期司法制度中的特定术语,指特定群体在诉讼中由他人代理出庭的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抱告是明清时期的一种诉讼代理制度,允许原告委托亲属或家人代替自己出庭参与诉讼。该制度主要适用于官员、生员(科举考生)、妇女、老幼及残疾人等群体,这些人因身份或身体原因不能亲自诉讼,需通过代理人进行。
-
历史背景与文献依据
- 明代张居正在《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中明确提到,生员涉及自身案件时,“许家人抱告,有司从公审问”。
- 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引用《周礼》记载,说明官员诉讼时“必使家人抱告”,以体现身份尊贵。
-
适用范围与意义
抱告制度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特定群体的特殊保护与限制:
- 身份限制:官员、生员等需维护体面,避免直接参与诉讼纠纷;
- 性别与生理限制:妇女、老幼及残疾人因行动或社会地位受限,需代理人协助;
- 制度意义:既保障诉讼权利,又维护社会等级秩序,被视为清代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与现代制度的区别
抱告虽类似现代诉讼代理,但本质不同:现代代理制度以平等为基础,而抱告强调身份差异,属于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
相关扩展:部分非权威网页(如)将“抱告”误释为“揭发他人罪行”,实为混淆了其他词语,需以权威历史文献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抱告 这个词的意思是向有权机关或有关人员报告某个事件或问题。 拆分部首是手和言, 笔画数为15。该词源自古代汉语, 原为描述向皇帝拜告的动作,后来引申为向有关机构或人员报告事情的含义。 繁体字为報告。在古时候, 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 且字形可能也有所变化。例如,该词的繁体写法为報告, 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有别。 以下是例句:我需要抱告上级领导关于这个问题的情况。 组词包括告诉、报案、报告书等。近义词有呈报、禀告,反义词有隐瞒、掩盖。 希望这些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