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don] 体察实情而原谅
礼仪不周,务乞怨预以鉴原
亦作“鉴原”。鉴察原谅。《宦海》第三回:“ 金方伯 听了,不懂 李中丞 是什么意思,心上十分不悦,便道:请大帅鉴原。”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有些地方还得改的隐晦一点,这可由弟动笔,希兄鉴原。” 鲁迅 《书信集·致刘随》:“其中僭改了几处,希鉴原为幸。”
鉴原,汉语复合词,由“鉴”与“原”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235页的释义,“鉴”本指铜镜,引申为审察、鉴别的含义;“原”取“原宥、体谅”之意。二者组合为动宾结构,表示请求对方通过审察实情后给予谅解,常见于旧时书信结尾的谦敬用语,如“伏乞鉴原”“尚祈鉴原”。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年)第768页标注其使用场景: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的文书,体现古代礼仪中的等级观念。例如清代曾国藩家书中有“前函未尽所怀,伏惟鉴原”的用法。现代汉语中偶见于正式公函,如“所述事项如有疏漏,敬希鉴原”。
该词的语义特征包含双重指向性:既强调对客观事实的鉴别过程(鉴),又传递主观层面的宽容诉求(原)。《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2009年)第342页指出,此类复合词在明清时期大量出现,反映封建社会中人际交往的委婉表达范式。
“鉴原”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请求对方体察实情并给予谅解,带有谦逊或恳请的意味。例如:“礼仪不周,务乞鉴原”。
“其中僭改了几处,希鉴原为幸。” ——鲁迅《书信集·致刘随》
该词强调通过体察真实情况来获得谅解,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情感色彩。
搬配板眼拨乱反治草靡风行持法绰趣赐庆从女丹旗得势点水电速躲让方丈僧锋烟刚愎工宰灌脓含元将来寄怀旌干涓洁均土看景生情轗轲困隘灵虚殿离枝明教妺嬉年衰岁暮尼媪暖殿烹鹤乔桀穷尘秋末羣族肉薄骨并沙蚕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赏光适称识得十二重楼水火炉逃突天网恢恢,疎而不漏通帛铜丸通讯社媮嫷抟扶唯吾独尊无食子萧斧宵旰谐语喜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