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兕的意思、匪兕的详细解释
匪兕的解释
《诗·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朱熹 集传:“言征夫非兕非虎,何为使之循旷野,而朝夕不得閒暇也。”兕,兽名。后因以“匪兕”为感叹徭役的典实。 清 魏源 《关中览古》诗之二:“云与地为一,天去山如咫。战垒復何存,征途謡匪兕。”
词语分解
- 匪的解释 匪 ě 强盗,抢劫财物的坏人:匪徒。匪首。叛匪。 不,不是:匪夷所思(不是常人的想法)。获益匪浅。 盗 笔画数:; 部首:匚; 笔顺编号:
- 兕的解释 兕 ì 〔兕觥〕古代一种酒器。 古书上所说的雌犀牛。 笔画数:; 部首:儿;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匪兕”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汉语词语,主要用于表达对古代徭役的感叹。以下是详细解释:
1.来源与本义
- 出自《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诗句中,“匪”通“非”,“兕”指犀牛类猛兽。原意是:征夫既非野兽(兕、虎),却被驱赶至荒野日夜劳作,不得休息。朱熹在《诗集传》中注解时,强调此句借“非兽却如兽”的对比,批判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
2.引申含义
- 后演变为感叹徭役繁重的典故,暗含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例如清代魏源在《关中览古》中写道:“战垒复何存,征途谣匪兕”,借古讽今,影射当时社会的劳役问题。
3.文学应用
- 该词多用于古典诗文,属书面化表达,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结构为并列否定(“匪…匪…”),通过否定野兽身份,反衬人的悲惨境遇。
4.相关成语与诗句
- 相关成语如“匪夷匪惠”“匪夷所思”等,均含“非…非…”结构,但语义无直接关联。
- 诗句用例可参考《诗经》原文及魏源作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背景或历史用例,可查阅《诗经》注本或清代魏源诗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匪兕是一个古代汉字,它的意思是"匪贼、强盗"。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匪兕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匪兕由"匚"和"儿"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8画。
来源:匪兕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这本历史悠久的字典中。它源自于古代汉语中"匪"的意思是非法和"兕"的意思是狂野的野牛。因此,匪兕这个词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狂野的非法之人。
繁体:匪兕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对于匪兕这个词来说,它的写法在古代可能略有差异,但是整体结构和意思是一样的。
例句:他是一个匪兕,经常进行非法活动。
组词:匪兕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许多有意思的词语,比如匪兕行径、匪兕作恶等。
近义词:匪兕的近义词包括盗匪、强盗、土匪等,它们都表示非法行为的人。
反义词:匪兕的反义词可能是法律、公正、正义等词语,因为匪兕表示非法行为的人,而反义词则表示合法和正义。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如有更多问题,请随时问我。
别人正在浏览...
蹦走簿扇操奇逐赢婵娟超籍村鲁村朴打把式打花脸饿殍载道耳闻不如目见改居高才絶学管内害臊鸿乙满纸画到划一减息记里堆金貂换酒金花土劲骏矜异机云决平开谈可以叩谢唠唠叨叨两魪林檎乾六筦眠梦名下无虚弥散逆渠牛骥同皂陪臣鹏海遣情切免欺忽嘁嘁嚓嚓求全之毁如出一口山棚闪赚勝引属城俟汾宿云榻车台长袒荡亡奔望夜玩缩伪体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