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讨絶单 ”。
“讨绝”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讨絶”(tǎo jué)指通过言辞或行动激烈批评、驳斥他人,使对方无法辩驳。其核心在于“质问”与“终结”,即用逻辑或事实彻底否定对方的观点或行为。
在明清司法语境中,“讨绝”是“讨绝单”的简称,指狱吏非法杀害在押犯人的行为。古代“绝单”是报告犯人身死的文书,而“讨绝”即通过伪造或提前索要绝单掩盖罪行。例如《二刻拍案惊奇》中曾用此词描述狱中黑幕。
两种含义来源不同,需根据具体文本区分。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二刻拍案惊奇》原文或权威词典。
《讨绝》是一个表示彻底拒绝、断绝关系的词语,意思是完全切断、消除、否决或取绝对结束的含义。
《讨绝》的拆分部首是讠和止。其中,讠是让字部首,意味着与言语、语言相关;止是汉字部首之一,表示脚步停止或截止。
根据《康熙字典》统计,讨的笔画数为6画,绝的笔画数为11画。
《讨绝》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汉语中,最早出现于《韩非子·牧民》一书中,原文是“讨命”。
《讨绝》的繁体字为「討絕」。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讨绝』字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写法。例如,西汉时期的写法为「讅絶」,而清朝时期的写法为「討絶」。
1. 他对这个提议持坚决的讨绝态度。
2. 这个国家和平解决争端是讨绝使用武力的唯一途径。
组词:讨价还价、讨好、讨论。
近义词:断绝、绝交、绝不接受、拒绝。
反义词:友好、接受、同意、和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