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匪兕的意思、匪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匪兕的解释

《诗·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朱熹 集传:“言征夫非兕非虎,何为使之循旷野,而朝夕不得閒暇也。”兕,兽名。后因以“匪兕”为感叹徭役的典实。 清 魏源 《关中览古》诗之二:“云与地为一,天去山如咫。战垒復何存,征途謡匪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匪兕"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复合词,由"匪"和"兕"二字组成,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语境理解:

一、字义解析

  1. 通假字,通"非",表示否定,意为"不是"。《说文解字》释:"匪,器似竹筐。"后借为否定副词,如《诗经·卫风·氓》"匪来贸丝"即用此义。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指古代传说中的独角犀牛,属猛兽。《尔雅·释兽》称:"兕似牛,一角,青色,重千斤。"《山海经》亦载其形貌,象征威猛或凶险。

    来源:《尔雅》《山海经·南山经》

二、复合词释义

"匪兕"直译为"不是犀牛",但实际为双重否定结构,强调主体身处险境却非因猛兽所致。其核心语义出自《诗经·小雅·何草不黄》: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意为:"(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被迫奔走于旷野。"

——表达征夫劳役之苦,暗喻人为困境远超自然威胁。

来源:《毛诗正义》(汉代郑玄笺注)

三、文化引申

后世文人沿用此典,赋予两层引申义:

  1. 困境归因:指苦难源于社会压迫而非自然之力,如王夫之《诗经稗疏》解:"伤周室之衰,民如野兽。"
  2. 身份辩白:强调自身本非凶悍之物,却遭野蛮对待,如朱熹《诗集传》注:"非兕虎而以旷野为家。"

    来源:王夫之《诗经稗疏》、朱熹《诗集传》

四、权威词典定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收录词条:

匪兕:并非犀牛。语出《诗经》,喻指人处危境非因野兽,实由人事所致。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1086页

五、古籍用例

"匪兕"是凝结《诗经》意象的典故词,其释义需立足原典的双重否定结构,核心指向社会性苦难的隐喻,兼具语言学研究价值与历史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匪兕”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汉语词语,主要用于表达对古代徭役的感叹。以下是详细解释:

1.来源与本义

2.引申含义

3.文学应用

4.相关成语与诗句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背景或历史用例,可查阅《诗经》注本或清代魏源诗集。

别人正在浏览...

暗乱班籍保和波诡长城黜衣缩食从刑凑趣儿寸肠大壮舞钓鳌客叠岭抵陒砥节厉行督护歌对保厄台风带丰牣缝掖觥饭不及壶飧光灵归趣麾诃回绕火箭雉尾炬娇騃街景倦妆口分田美士拈酸泼醋剖疑敲拍畦夫凄如七升之布啓首麴藭忍铠软烂摄照手工艺书癖司户私解搜岩采干绥徕素描提琴涂迹问端无与比伦下垂湘神小庭消涨谢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