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朏朏的意思、朏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朏朏的解释

(1).兽名。《山海经·中山经》:“又北四十里,曰 霍山 ,其木多榖。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 汪绂 《山海经存》:“朏音菲。” 郝懿行 笺疏:“ 陈藏器 《本草拾遗》云:‘风貍似兔而短,人取笼养之。’即此也。” 宋 汪若海 《麟书》:“安得朏朏之与游,而释我之忧也哉!”

(2).天未大亮貌。《楚辞·王逸<九思·疾世>》“时昢昢兮且旦”原注:“昢,一作朏。” 洪兴祖 补注:“朏,月未盛明。”

(3).聚积貌。《西京杂记》卷六:“牀上石枕一枚,尘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 南朝 齐 王融 《法寿乐·歌宝树》:“亭亭宵月流,朏朏晨霜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朏朏”是“胐”的叠词形式,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胐”的不同读音及释义来分析:

  1. 读作 fěi 时:

    • 指微弱的光亮连续出现的状态,如新月逐渐显现的光辉,或黎明时分天刚发亮的景象。例如《楚辞》中“胐明”即指拂晓。
    • 也作农历初三的代称,因古人以月相计时,初三时新月初现,故称“朏”。
  2. 读作 kū 时(较少见):

    • 可表示身体部位相关的弯曲或形态,如胯骨或脚部弯曲的状态,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较为罕见。

延伸说明:
“朏朏”在文学中常被赋予诗意,比如描绘天色将明未明时的朦胧感,或比喻事物初现的生机。此外,《山海经》中记载的异兽“朏朏”(状如狸,白尾有鬣),虽与此词同形,但属于同名异义现象,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确认语境中的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朏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早晨的时候,东方天空刚刚亮起的样子。朏朏的拆分部首是月字旁和木字旁,共有12个笔画。这个词源于古代汉字,是由朋早两个字组成,朋指朝阳,早表示时间的早晨。在繁体字中,朏朏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经历了演变和变化,朏朏也有不同的写法。在古代的钟鼓文中,朏朏的写法是①个日字旁早字旁,后来发展成为朋字旁早字旁。而在篆书中,朏朏的字形则稍微有所不同,写作⻊早。 例句:朏朏的清晨,天空泛起了一抹淡红。 朏朏的组词有:朏朏早晨、朏朏阳光等。 朏朏的近义词可以是:晨、早晨、黎明等。 而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与朏朏对应。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尽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