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根据电子所具有的能量差异和运动区域离核远近不同,而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按电子能量由低到高,运动区域离核由近及远称为第1、2、3、4等电子层,或分别用k、l、m、n等表示。
电子层(又称能层)是原子结构中描述电子分布的核心概念,指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同能量区域的分层排布。以下是详细解释:
能量分层
电子层根据电子与原子核的距离和能量高低划分,离核越近的层能量越低(如K层),越远的层能量越高(如M、N层)。主量子数n(n=1,2,3…)标记各层,对应K、L、M、N等符号。
容纳电子数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由公式 $2n$ 决定:
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优先填入能量最低的层(从K层开始填充)。
泡利不相容原理
同一轨道最多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洪德规则
同一亚层的轨道(如p轨道的3个方向)会先以平行自旋方式单独填充,再配对。
每个电子层包含不同形状的亚层(s、p、d、f):
周期表对应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电子层数。例如:
化学性质
最外层(价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例如:
电子层理论是理解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及化学反应机制的基础,其分层排布规律解释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电子层》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物质中电子的分布状态和排列规律。它常用来表示原子的电子分布情况,或者用于描述电磁波传播时的能量分布情况。
《电子层》的拆分部首为“电”,拆分笔画则为12画。
《电子层》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964年。在中国科学家朱光潜的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到了这个词汇。繁体字的写法为「電子層」。
《电子层》在古代汉字中并没有直接的写法,因为在古代科学还没有发展到对电子的研究与了解。
1. 原子的外层电子称为价电子层。
2. 电波在空间中的传播受到电子层的影响。
1. 电子云: 描述电子轨道或电子层中电子的分布情况。
2. 电子壳层: 原子外层电子组成的层次结构。
电子层的反义词是「空缺」,用来表示原子中某些电子层未被占据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