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飞飆 ”。疾风。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遗芳结飞飇,浮景映清湍。” 宋 苏洵 《吴道子画五星赞》:“四方远游,去如飞飊。”
飞飙(fēi biā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急速旋转的暴风,常见于古诗文与现代文学作品中。根据权威辞书与语言学研究,其释义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指自然界中猛烈、迅疾的大风,强调其速度快、冲击力强的特点。
例证:
“飞飙拂灵帐,髣髴见尘冠。”(南朝·江淹《悼室人诗》)
此处“飞飙”形容疾风掠过灵帐的场景,渲染肃穆氛围。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2卷第87页。
比喻事物如狂风般迅疾移动或发展,常见于描述时间流逝、行动迅捷等语境。
例证:
“飞飙迅翼,争追不及。”(《文选·张协〈七命〉》)
以飞飙喻鸟翼疾飞,凸显速度之快。
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02页。
在诗歌中常借“飞飙”暗喻不可阻挡的时势、英雄气概或命运之力。
例证:
“飞飙为我从天落,浩荡长风送壮怀。”(现代诗作)
此处赋予自然现象以人格化力量,烘托豪迈情感。
来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三卷第七章。
二字复合后强化了“迅猛”“不可控”的语义特征,属偏正式合成词。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1963年)卷十一“风部”。
时代 | 典型语境 | 例句 |
---|---|---|
古代 | 自然描写、抒情喻理 | “飞飙涌云沫,宛转喷霾虹。”(唐·杜甫) |
现代 | 文学修辞、书面语 | “时代如飞飙,裹挟众生前行。”(当代散文) |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31页。
“飞飙”作为汉语经典词汇,既承载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暴风),又延伸出动态象征(迅疾)与美学意象(力量)。其使用需结合语境,常见于诗文、书面语及历史文本,现代应用中多保留文学色彩。
“飞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比喻扩展:
使用场景: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如:
在起名场景中,“飞飙”被引申为“做事麻利、速战速决”的积极含义,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姓名文化,非词语的传统核心意义。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具体诗词引用,可参考、3、6的来源链接。
拜覆碑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便散毕扈成汤炊事班担雪填河祷颂點派遏截房族風風火火分金掰两高任恍恍速速焕烂浑深活套头湔涤简落狐狸藉略尽自鞠问克削凉闇临河羡鱼离摘鸾漂凤泊轮驺买报慢走闷郁摩肩击毂某者拈筹尼止泮奂千岁子愆阳期瓜弱寡赏际设服慎罚省阁胜利在望沈着痛快社主时宪术蝨蚁收检水陆毕陈熟衍锁鱼挑精拣肥铁钵尪驽瓦瓶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