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祈祷祝颂。 宋 曾巩 《贺杭州赵资政冬状》:“ 巩 祗服冠箴,远违门著。素积依归之望,弥深祷颂之勤。” 宋 陈师道 《代与宰相贺正书》:“岁时月之三元,惟此夏时之正,德寿康之五福,莫如君子之宜,凡在陶鎔,举兴祷颂。”
祷颂(dǎo sò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构词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本义为向神明祈求福佑。《说文解字》释为「告事求福也」,强调以言语沟通神灵的宗教行为。
原指祭祀时赞颂神德的韵文,《文心雕龙》称「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后引申为歌功颂德的文体。
二字复合后,「祷颂」特指宗教仪式中向神明诵念的赞美诗文,兼具祈求与称颂的双重功能。
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定义:
祷颂
指祈祷时诵读的颂神文辞。常见于宗教祭祀或民间信仰活动,通过韵文形式表达对神明的敬畏与感恩。
例:《宋史·礼志》载「百官祷颂于南郊」,描述朝廷祭祀场景。
多采用四言、骈文等韵文体裁,语言庄重典雅,如道教《步虚词》、佛教《梵呗》均属典型祷颂文本。
兼具「沟通神界」与「教化民众」双重作用。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指出:「祷颂之文,所以宣天地之和而通神明之德」。
在民俗研究中,亦涵盖民间祭典中的赞神歌谣,如闽台地区的「拜忏歌」仍保留古祷颂遗风。
词语 | 核心差异 | 示例场景 |
---|---|---|
祷祝 | 侧重口头祈愿,未必成文 | 焚香祷祝 |
颂赞 | 纯赞美性,不含祈求目的 | 宗庙颂赞先王功德 |
祷颂 | 结合祈求与韵文称颂 | 祭祀时诵读祝祷文 |
参考资料
“祷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祷颂(拼音:dǎo sòng)指祈祷祝颂,即通过言语或仪式表达对神灵或他人的祈求与祝福。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和正式场合,常见于贺文、书信等文体中。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主要用于文学创作、历史研究或特定仪式场景,属于文言色彩浓厚的词汇。如需更全面的近义词、反义词或用法拓展,可参考权威词典来源。
奥密编刬惨文长袍朝晡鼓斥叱稻蟹大舜登迈掂量低留答剌顶名替身独松关丰犒副经理负舟槁干沟道骨朵子过事汗颜横披花柳营欢歌豗聒节介疾风劲草进门金契金题玉躞糺户老瓦冷飞白龙虎真人炉眼履璧履组慢心谋财害命沐猴年深月久鲵鳅盘头氐鹏池埤助破门而入剖判亲事官区明舌面前音申许泗川宿昔交炭棒頽沲五尺竖子五交五木香汙手垢面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