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发冢的意思、发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发冢的解释

发掘坟墓。《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后汉书·郅恽传》:“ 俊 军士犹发冢陈尸,掠夺百姓。” 清 顾炎武 《子胥鞭平王之尸辨》:“疑 春秋 以前无发冢戮尸之事,而 子胥 亦不得以行之 平王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发冢(fā zhǒng)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指盗掘坟墓的行为,即挖掘他人坟墓以窃取陪葬品或破坏尸骸。该词由“发”(开启、挖掘)与“冢”(坟墓)组合而成,常见于古代文献,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反映古代社会对墓葬神圣性的维护。

一、核心释义

  1. 盗掘坟墓

    指非法挖掘坟墓盗取财物。如《庄子·外物》中“儒以诗礼发冢”的典故,讽刺儒生假借礼义之名行盗墓之实 。

  2. 破坏尸骸

    古代律法严惩发冢行为,《唐律疏议》规定:“诸发冢者,加役流;开棺椁者,绞。”

二、字源与词义演变

三、文化与社会意义

古代中国重视丧葬伦理,发冢被视为“大逆不道”。历代律法均严惩此类行为,如《大明律》规定发冢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开棺见尸则处绞刑 。这一观念亦反映在文学中,鲁迅《坟·论睁了眼看》以“发冢”隐喻对旧文化的批判 。

四、现代延伸

现代汉语中,“发冢”一词虽罕用,但其内涵融入“盗墓”等表述,并因考古学发展衍生出“抢救性发掘”等合法概念 。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发冢”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3. 《庄子·外物》(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唐律疏议·贼盗律》(法律出版社)
  5. 鲁迅《坟》(人民文学出版社)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发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历史与文献背景

  1. 古代记载:

    • 汉代文献记载了发冢案例,如汉桓帝冯贵人墓被盗后“颜色如故”,引发争斗。
    • 清代顾炎武在《子胥鞭平王之尸辨》中质疑春秋以前是否存在发冢戮尸之事。
  2. 成语延伸:

    • “诗礼发冢”出自《庄子》,讽刺儒家表面遵循礼教、实则盗墓的虚伪行为,后引申为“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作风。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诗礼发冢”或历史案例,可查阅《庄子》《后汉书》原文或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哀壑钣锭谤诅伴侣悲悚躃步常筭倡序獑胡躔探初年窜藏忉利天宫大衍历蠹折二传手高馆公允含蘤河右后凋昏淫季虎惊位金鸾稷契绝世佳人儁发开铺离罢令终临月留眎流水朝宗砢确闷葫芦灭种磨牙凿齿拿权内在因素欠欠丢丢峭劲亲表情深骨肉侵入齐智柔甲如花似锦生意经神京石溪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说戒松脂天禄铜头铁额玩好慰拊我伲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