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嫁祸的意思、嫁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嫁祸的解释

谓移祸于人。《史记·张仪列传》:“割 楚 而益 梁 ,亏 楚 而适 秦 ,嫁祸安国,此善事也。”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一》:“凡嫁祸平人,諉罪僮奴者,皆有司为之道地也。”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犯罪者嫁祸于他的仇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嫁祸(jià hu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动词,其核心含义指将灾祸、罪责或不良后果转嫁给他人,使其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或损失。该词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描述推卸责任、陷害他人的行为。以下从词典学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词性


二、构词与字源分析

  1. 嫁:
    • 本义为“女子结婚”(如出嫁),引申为“转移”“转接”。
    • 此处取引申义,强调将事物转移至他处。
  2. 祸:
    • 指灾祸、罪责或不利后果。
    • 二字组合后,字面意为“转移灾祸”,生动体现责任转嫁的意图。

三、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把祸害转移给别人:嫁祸于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2. 《汉语大词典》:

    “移祸于人。谓自己造成祸患,却推卸给他人。”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3. 《古代汉语词典》:

    “以祸患加于人。如《史记·赵世家》:‘欲嫁祸于赵也。’”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


四、同义词辨析


五、文化内涵与应用

“嫁祸”行为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谴责,如《论语·颜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嫁祸恰与之相悖。该词至今广泛用于法律、道德领域,批判缺乏责任感的行为。

示例

犯罪者伪造证据嫁祸无辜者,终被法律制裁。(案例参考:司法文书常见表述)


引用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3. 古代汉语词典修订组.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4.

网络扩展解释

“嫁祸”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将自己的祸事或罪责转移到他人身上,通常带有明显的恶意和欺骗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历史与文学用例

  1. 《史记·张仪列传》中提到“嫁祸安国”,指通过转移矛盾维护国家利益,体现策略性。
  2. 《聊斋志异》中描述通过物品栽赃嫁祸的情节,说明其手段的隐蔽性。
  3. 现代案例:如武则天杀害亲生骨肉嫁祸王皇后,凸显宫斗中的权谋色彩。

使用场景与特点


与“诬陷”的区别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语义演变,可参考《史记》《聊斋志异》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感天地哀敬菴舍包公赔情宾友策划长编常见超额叉手铁龙雠家闯练垂冰错峙黛墨达拉密蛋子彫朽炖牛肉幡华丰鬯高才孤云野鹤还忆寒苞汗津津红丸画荆花锦世界换班胡颜颉篆机士旧知獧子决筴沮扰锯子苦衷连形灵凫灵谈离匹陆疏慕侣闹标僻放奇谋僧人剩磁升首爽迅刷问顺信畏天知命文武之道鴮鸅污浊辖戛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