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板帐钱的意思、板帐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板帐钱的解释

南宋 时官府进行贪污勒索的一种名目。《宋史·食货志下一》:“又有所谓板帐钱者,亦军兴后所创也。如输米则增收耗剩,交钱帛则多收糜费,幸富人之犯法而重其罚,恣胥吏之受賕而课其入……他如此类,不可徧举。”亦省称“ 板帐 ”。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大抵经总制钱为州之害,月桩、板帐为县之害。”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 江 东白收板帐, 湖 南倍折冬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板帐钱”(亦称“版帐钱”)是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苛捐杂税,主要用于筹措军费,但实际执行中演变为官吏贪污勒索的手段。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性质
    板帐钱是南宋官府以筹措军费为名,在东南沿海港口征收的税项。起初税率为“百取其十”(即10%),但逐渐演变为无孔不入的苛敛名目,成为地方官吏盘剥百姓的工具。

  2. 征收方式
    其征收范围广泛且手段严苛,包括:

    • 巧立名目:如输米时增收“耗剩”(损耗附加),交钱帛时多收“糜费”(手续杂费);
    • 滥用刑罚:重罚富人犯法案件,纵容胥吏受贿并以此作为征税来源;
    • 强占财产:如没收逃亡僧侣、绝户的财产,强制征收废弃田产等。
  3. 社会影响
    该税导致民怨沸腾,史载“经总制钱为州之害,月桩、板帐为县之害”。朝廷随意摊派给州县,州县则转嫁于百姓,形成层层剥削的恶性循环。

  4. 历史评价
    板帐钱被视为南宋财政制度腐败的典型,反映当时官僚系统借税敛财的乱象。《宋史·食货志》等多部史书均记载其危害,认为其“不可遍举”。

注:部分文献将“板帐钱”与“版帐钱”视为同一税项,但后者更侧重其军用税属性。如需完整史料,可参考《宋史》及宋代文人叶适的相关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板帐钱》的意思

《板帐钱》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账目精细严密,一目了然。常用来形容做账务清晰有条理。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板帐钱》这个成语的拆分为:
- 板:木偏旁,意为木板
- 帐:巾偏旁,意为布帐
- 钱:金偏旁,意为金钱

这个成语分别由3个部首和17个总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

《板帐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陆贾传》中,形容陆贾细心经营财务。在古代,账目都是用木板记录的,因此称之为“板帐”。后来发展演变成现在的成语。

繁体字为《板帳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区别。在古时候,《板帐钱》成语的写法为:
- 板:横折横折撇竖
- 帐:横竖横撇撇捺
- 钱:金左横竖横撇撇捺

例句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以下例句:
1. 他经营得很不错,账目清晰,真是一副《板帐钱》。
2. 他的财务管理能力非常强,每笔账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真是个《板帐钱》。
3. 这家公司的财务部门整理账目非常细致,几乎可以用《板帐钱》来形容。

组词

与《板帐钱》意思相关的组词有:
- 管账
- 详述
- 财务明细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 详尽无遗
- 一清二楚
- 明明白白

反义词:
- 混乱
- 漫不经心
- 莫名其妙

别人正在浏览...

把火薄落襃斜道边朔笔快冰室豺遘长思朝气勃勃诧事逞丽尺土绌塞处之绰然道曹浮涉高僧革职留任黑泽昏困检字法杰迹嗟隐嫉贤傲士爝火拦水坝六钧笼篰路无拾遗迈等谬妄靺鞨磨壠耦立抛盏配列平听裒率乾乔淇奥棋布错峙起更清佳权益羣玉山梢子神蘂形茹沈着痛快适逢其会驶足霜闺踏脚石探夥桃花命望风响应乌昧草小货效灵小污邪执